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1956年的债务阅读答案-铁凝

作者:opple 时间:2025-01-13 阅读:()

  1956年的债务

  铁凝

  父亲临终的时候,托付给万宝山一件事:1956年,父亲很肯定地回忆说,就是万宝山出生那年,他向老同事李玉泽借过钱。父亲说,好像就是你妈去医院生你,家里钱没凑够,我就找当时住对门的李玉泽借了五块钱。后来,也忘了为什么……就是没有把钱还给人家。今年是2009年吧,五十三年了。六娃,无论如何,你要亲手替我把钱还上。

  万宝山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人称六娃。父亲见六娃点了头,吃力地撑起身子,从枕头底下抽出一个皱皱巴巴的牛皮纸信封托在手掌上说,这里装着该还的钱,当然不能是五块。五块钱按定期存款五十三年算利息,咱就按1956年的定期利息算吧,我记得是百分之五,加起来是五十八块左右。

  万宝山从父亲手里接过信封,发现信封下方有红色仿宋体“市人民医院”字样,不觉在心里感慨:到底是父亲,一辈子精打细算。万宝山将信封塞进衣兜,这时,已经躺上枕头的父亲突然又奋力抬起身子,冲他的六娃张开了两条胳膊。万宝山从小就不喜欢父亲,在他印象中,父亲朋友很少,因为他那出了名的吝啬。父亲的吝啬也不时带给年幼的万宝山一些难堪。现在生命垂危的父亲用这种类似外国人的方式要和万宝山拥抱,他顽强地张着胳膊,白发蓬乱,四肢枯瘦,宛若一只凄风中的大鸟。他微微弯下身子,小心地抱了一下父亲。

  几天后,父亲去世了。

  父亲在春天去世,但万宝山执行父亲的遗嘱一直拖到秋天。万宝山出门也要算成本。秋天了,新中国六十年大庆,学校在国庆节之后组织老师和职工去北京参观,这才给了万宝山当面向李玉泽还钱的机会。

  出门之前,万宝山才认真想到了债主李玉泽。从前李玉泽和万家住对门,两家都住在纺织厂宿舍。 关于父亲的借钱不还,万宝山仿佛从记事起就知道。 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他和几个孩子围着宿舍楼门口推冰棍车的奶奶买冰棍。他们都知道,这个卖冰棍的奶奶是可以赊账的。万宝山也想先吃冰棍后给钱,旁边一个大点的孩子立即指着他,揭短似的说,“他们家大人借钱不还!”万宝山已经伸出去的手,像被这喊声烫着似的赶紧缩了回来。那时的他还没有能力用“羞愧”来形容自己,却明白地知道,借钱不还会让一个人抬不起头。再大一点,他知道了五块钱在1956年的价值,便愈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1956年,在这个离北京三百公里的城市,父亲一个月挣三十六块钱就能养活全家八口人。 虽然日子拮据,但总能将就着过去。

  1956年,五块钱,父亲从对门借的,为什么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拒不还钱呢? 长大一点的万宝山鼓足勇气去问父亲,父亲却不似母亲那么激动,他说,那五块钱啊,第一,我没说不还;第二,李玉泽家只一个独子,比咱家条件好不少,他又不急等这五块钱用;第三,人家李玉泽都从来没催过我还钱,你们着什么急呢! 还有第四,父亲说,就在他准备好还钱的时候李玉泽调到北京去了,一下子就隔了一个城市啊……在万宝山印象里,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老是觉得饿,他和哥哥姐姐们从来没有放开肚子吃过饭。

  2009年,一个秋日的早上,万宝山坐在去往北京的城际列车上,衣兜里装着父亲嘱咐他要还的钱。他不吃一口零食,不喝一口需要花钱的水。他只是忽然想到,自己这习性是不是受父亲的影响呢?

  北京到了。万宝山和同事们一起感叹,到底是首都,到底是开过奥运会的首都,到底是不一样啊……想到在北京打手机太贵,他又谎称自己的手机没电了,借用副校长的手机,按照父亲厂里老同事提供的号码给李玉泽打了电话。

  电话是李玉泽本人接听,万宝山听出那是一个有点耳背的嗓音洪亮的老人。他大声向老人报出父亲的名字,简单说明是代父亲来看望他老人家的。他没在电话里提到还钱,也没告之父亲已经去世。李玉泽很痛快地答应万宝山来家中拜访,又详细告诉万宝山乘车的路线。他挂掉电话,顺利找到了李玉泽的住址,一个名叫绿水庄园的地方。 原来这是一片别墅,当万宝山确凿地站在庄园门口,盯着眼前那两扇巨大的、铸有一对鎏金麒麟的黑色铁艺大门。万宝山正犹豫着不知如何进门,一个身穿藏蓝色制服的保安从警卫室里跑出来,问他贵姓,他报了姓名,保安客气地说,刚才 A8座的业主已经通知我们,对您放行。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