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古诗词

《三别》杜甫原文及翻译赏析

作者:opple 时间:2024-03-28 阅读:()

  正当春季,我扛起锄头下田,到了天晚还忙着浇田。

  县吏知道我回来了,又征召我去练习军中的骑鼓。

  虽然在本州服役,家里也没什么可带。

  近处去,我只有空身一人。远处去,终究也会迷失。

  家乡既已一片空荡,远近对我来说都是一样。

  永远伤痛我长年生病的母亲,死了五年也没有好好埋葬。

  她生了我,却得不到我的服侍,母子二人终身忍受辛酸。

  人活在世上却无家可别,这老百姓可怎么当?

  垂老别

  [唐] 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此诗通过描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悲戚场景,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人民遭受的灾难与统治者的残酷,而且也忠实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精神。全诗叙事抒情,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剖析精微,准确传神地表现特定时代的生活真实,同时在艺术结构上,既严谨整饬,又具有跌宕起伏、缘情宛转之妙。

  作品译文展开

  四野硝烟真叫人一刻不安,在这风烛残年却栖身无处。

  子孙们在战场上尽都殉难,兵荒马乱又何需老命苟全。

  扔掉拐杖出门去拼搏一番,一路的人也为我流泪辛酸。

  庆幸的牙齿完好胃口不减,悲伤的骨瘦如柴枯槁不堪。

  男儿既披戴盔甲从戎征战,也只好长揖不拜辞别长官。

  老伴闻说睡路上声声哀唤,严冬腊月仍然是裤薄衣单。

  明知道死别最后一次见面,贫贱夫妻怎么不怜她饥寒。

  今朝离去永不能回返家园,犹听她再三劝我努力加餐。

  土门关深沟高垒防守坚严,杏园镇天险足恃偷渡实难。

  形势变不比当年邺城之战,纵然是死去时间也有宽限。

  人生世上都有个离合悲欢,哪管你饥寒交迫衰老病残。

  想以前少壮年华国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蹰长吁短叹。

  普天下应征入伍戒备森严,战争的烽火已弥漫了岗峦。

  尸骸积山一草一木变腥膻,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红遍。

  战火遍地何处觅人间乐园,勤王杀敌又岂敢犹豫盘桓。

  毅然地抛弃茅棚奔赴前线,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断肺肝!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