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富春山不着急》阅读答案

作者:opple 时间:2025-01-13 阅读:()

  有人找到了,尽兴而归;也有人怀着巨大的期待而来,却在真实的风景前感到困惑和失望:黄公望画的真是眼前这些山吗?为什么我觉得这景没有那么美?

  面对这些失望和疑问,富春山从来不解释。这是快节奏的年代,人们怀着明确的目标而来,即便身处山水中,也难得心安。像黄公望那样一块石头都能看几个月的人,太少了。那又解释什么呢?

  后来,是富春山的一个游客回答了这个问题:黄公望画的,不是眼前的山水,而是心中的理想。这个人叫王柳云,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女人,因为“清洁工画家”的身份而被媒体报道。她最喜欢的画家是黄公望,最喜欢的画就是《富春山居图》。

  白天,她是写字楼里的清洁工;晚上和休息日,她是画家,在颜料和画布里创造自己的世界。她说,在遇到绘画之前,她在生活中一直被贬低、被斥责。婚姻带来的伤害,家人的不理解,同村人的冷嘲热讽,让她的心受到重重伤害,结了厚厚的痂④,再也无法接纳别人。直到后来,她发现,在画画的时候,她可以把这些糟糕的过往全部抛开,心里想的只是山坡的颜色,花瓣的形状,人物的姿态。

  这些想法很难被周围人理解,但在那个更加宽广的艺术世界里,黄公望好像一直在鼓励着她。王柳云也去了富春山,虽然没有找到画中风景,却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属地。

  这是富春山,是“自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是严子陵的钓台,是黄公望的雨淋岩,也是王柳云的心之所往。

  那些真正有热爱、有耐心的人,无所谓时间和年龄,无所谓财富和境遇,即使不在富春江畔,也能在心里为自己创造出一所静谧永恒的“富春山居”。

  (选白《读者》,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慢慢舟行在富春江上,再紧张的心也会松弛,会被山水自然感动,会心甘情愿被此催眠,慢慢与山水交融。

  B.吴均因为政治黑暗,社会动乱,行航在富春江上,看到富春江上的松软的山,安静的水,而萌发了归隐之心,这与严子陵的“不着急”是完全一样的。

  C.黄公望被富春江的美景吸引,经常不顾风雨发呆、读书、游历,历经六七年才画完《富春山居图》,体现了他的“不着急”。

  D.王柳云利用画画把心中糟糕的过往全部抛开,在富春山虽然没有找到《富春山居图》画中的风景,但却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属地。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倒装句式,写出了江南温润清远的特点。

  B.句子②是过渡段,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话题,单独成段,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C.句子③中“应接不暇”本义是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文中的意思是董其昌晚年没有时间看画,只好忍痛将其典当给吴达可。

  D.句子④中的“痂”是比喻,把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比作“痂”,形象地说明了王柳云受到的心灵伤害非常大。

  8.文中划波浪线句子“静谧永恒的‘富春山居’”具有哪些丰富的意蕴?请联系全文探究。(4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围绕关键词“构思、人物塑造、语言”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参考答案

  6.B(两个“不着急”不一样,吴均的是被动的“不着急”,严子陵的是主动的“不着急”)

  7.C(文中的“应接不暇”是董其昌对《富春江居图》的赞叹,赞叹它“天真烂漫,复极精能,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

  8.①山水安静平和,能够让“经纶世务者”静下心来,甚至遁世隐居;

  ②山石草木让人沉醉其中,放慢前进的脚步,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③清流宛转可以抚平人们心中的焦虑,可以让人抛开槽糕的过往,释放心中的压力,找到

  心灵精神的归属地;

  ④此句是希望人们身处如今快节奏的年代中要有热爱,要有耐心,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遇

  都能做到心境平和、静谧安详。(1点1分)

  9.①构思:文章先写富春山的不着急,再写不同人物身处富春江的感悟,最后总结全文,呼吁人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富春山居”。从实到虚,构思严谨;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