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5-01-13 阅读:()
(选自1998年7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文本二: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
(宋)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注】连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等,使颗粒掉下来。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直言故乡麦场“最热闹最吸引人”,然后以一组排比句点明其原因,同时强调了麦场对农人和农村生活的重要意义。
B. 小伙子摊场时“吐一口唾沫”“对掌一搓”,这些动作细节具有典型性,符合农人的劳动习惯,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劳动场景。
C. 小伙子们在劳动时搞恶作剧、唱豫剧,这为枯燥的劳动增添了乐趣,展现了农人的精神面貌,也表现了农村丰富的文化生活。
D. 作者对打麦场“渐渐消失”这一现象具有复杂的情感,他既肯定了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但也因会“失去不少乐趣”而感伤。
8. 文本一颇具“层次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层次感”体现在哪些方面。
9. 文本一和文本二虽文体不同,但都赞颂了劳动之美。请简要分析两个文本蕴含了哪些相似的“劳动之美”。
【答案】7. D 8. ①文章的内容具有层次感:从早上开始,细致描写打麦场的各道工序,过程使得打麦场的全部流程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②文章的结构具有层次感:每一个段落都对应每一道工序,结构层次分明,完整协调。
③文章的语言具有层次感:朴素的话语展现农村生活质朴的劳动情景。
9. ①劳动群众劳作时的爽朗,各种活动增添劳动乐趣,笑声弥漫在田野间的欢乐美。
②劳动并不是突如其来,一时兴起,而是有计划,有程序,从早到晚的辛勤美。
③劳动并不是具有单一性和偶然性,而是家家户户一起劳作的壮观美。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作者……也因会‘失去不少乐趣’而感伤”错误,“农家的人们也将因此看不到麦场上的热闹景致,会失去不少乐趣。我录下这些场景的目的,便是备忘,供今后的农人们了解过去的种麦人经历的东西”表明是农家人会失去不少乐趣,而不是作者。“感伤”一词也不准确,作者录下这些场景的目的,是备忘。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的结构、语言等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文章的内容具有层次感:“麦场上的热闹常从早上开始。天刚一发亮,人们便披衣来到麦场上摊场了”“摊完场人们回去吃早饭,饭后就开始打麦了”“起场通常是在半后晌”“场起完之后就是扬场了”“扬完场就是打麦的最后一道工序了:把麦子运回仓房”从早上开始,作者细致描写打麦场的各道工序,从摊场、打麦、起场、扬场到把麦子运回仓房,整个过程的叙述和描写,按照时间顺序,使得打麦场的全部流程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②文章的结构具有层次感:“麦场上的热闹常从早上开始。天刚一发亮,人们便披衣来到麦场上摊场了”“摊完场人们回去吃早饭,饭后就开始打麦了”“起场通常是在半后晌”“场起完之后就是扬场了”“扬完场就是打麦的最后一道工序了:把麦子运回仓房”,从第2段到第6段,每一个段落都对应每一道工序,结构层次分明,完整协调。
③文章的语言具有层次感:如“常常是小伙子赤了上身把长长的铡刀从铡槽里哗啦一下拉起来,喊一声:来吧!就有人嗨地一声送上麦捆,执铡的小伙此刻先往两个手掌心各吐一口唾沫,再对掌一搓,便嗷地一声抓住铡把按下去,随着嚓啦一声,比人腰还粗的麦捆当腰两断”这一段描写摊场铡麦子的场景,运用朴素的话语,把铡麦的过程写得形象生动,也非常有层次,场景描写画面感强烈,展现了农村生活质朴的劳动情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