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5-01-13 阅读:()
唯其苦难太多,九十九道弯才弯得那么有力度,那么有刚性,那么有韧性。像一张又一张弓,发出一支又一支岁月无法阻挡的响箭,风雨无法销蚀的飞镝。
浩浩汤汤的大河,在带走泥沙的同时,是不是也带走了苦难,带走了软弱,带走了屈辱和卑怯?
又过去了数十个冬夏春秋,而今,黄河顺流而下,原来清流婉转的地方水更清了,原来
浊流横涌的地方水也清了。一个又一个水上公园,柳如绿绦,荷如锦毡,桥影如虹,游人如织,笑声盈盈。这是不是黄河的时代高度呢?这是不是黄河的历史高度呢?
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理解了黄河。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弯弯曲曲,寻寻觅觅,④原来黄河在寻找自己的锦绣前程……
(选自韩小蕙编《2021 中国散文年选》)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时候母亲让我听黄河的涛声,父亲带我看黄河的影子,虽然都不是真正的黄河,却体现了祖祖辈辈对黄河的向往。
B.回响在黄河两岸的民歌最让我心动,是因为我从歌声中感悟到当地百姓充满自信而又有滋有味的生活。
C.黄河是一条苦难的河,这与黄河水的泛滥有关。黄泛区的灾民对黄河既恨又爱,灾后还会返回故里,重新开始生活。
D.文章写了父母口中的黄河、我长大后寻找到的黄河、我记忆中的黄河以及今天的黄河,多角度展现了黄河的不同风韵。
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句式整齐,语言优美形象,充满诗意,这种语言现象在很多文章中十分常见。
B.句子②中的“魏武当年的鞭影”使用典故“魏武挥鞭”,极大地延伸了文章的时空跨度。
C.句子③语义上与上下文紧密相连,起了过渡作用,问句单独成段,更易引起读者思考。
D.句子④的省略号在文末,本为表明文本是节选,却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8.文中划波浪线的“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这样”在文中指的是什么?祖祖辈辈为什么“都是这样的”?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4分)
9.研读此文后,读书小组要写一篇黄河之于中华民族的价值和作用的文学短评。经讨论,读书小组提出一组关键词:灾难·滋养·文明。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参考答案
6.C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C项错在文章没有表现灾民对黄河的“恨”。
7.D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分析鉴赏。
文末的省略号本意不是为表明文本是节选,它的作用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8.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
答案示例:“这样”指的是我们的祖祖辈辈虽远居于太行深山却喜欢黄河、向往黄河,并希望用黄河精神教育、熏陶下一代。
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原因:①黄河让祖祖辈辈热爱生活,让他们的生命充满了巨大的刚性与韧性;②黄河塑造了他们纯真而质朴的性格。
(评分标准:本题共4分。答出“这样”指代的内容2分,“喜欢”“向往”1分,“希望”1分;原因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9.本题考查文学短评的写作。
答案示例:
①提出观点。正视黄河给中华民族带来无尽灾难的事实,也要看到黄河滋养了中华文明,那些灾难也让中华民族更有刚性和韧性。(要突显“关键词”)
②举例论证。黄河的确曾无数次泛滥,给两岸的人民带来了苦难;但世世代代生活在两岸的人们仍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离不开黄河提供的水资源和给中下游带来的冲积平原,也离不开灾难塑造了我们的民族性格。(结合文本,论据明确,推论合理)
③得出结论。我们要感恩黄河,治理黄河,让黄河为现代文明发挥更大更广泛的作用,而且我们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论鲜明)
(评分标准:本题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