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5-01-13 阅读:()
我的被保护人——骨子里最依赖的人——我的母亲,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衰老。一旦失去强悍,失去力量,需要我们保护的时候,她感到万分羞愧。她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为了证明自己还强大,开始变本加厉地折腾,就像当初与邻居死磕,不让家人受人欺侮;就像父亲去世后她死命地种庄稼,不让孤儿寡母受人轻慢。
有一年年三十,我们让她许个愿,她想了半天,认真地对我和爱人说:“我倒是也想多活几年,但会拖累你们,丢人现眼,活到七十岁就算了吧。”
她突然的“服软”让我们措手不及,当时我就泪奔了。现在我正式恳请:
不要啊,母亲,您一定要强大,像过去一样,不向苦难低头,不向命运低头,更不要向您的儿子低头。您已经在梦中给他亮了一千次灯,那就再亮一千零一次;您给他开了一千次门,那就再开一千零一次。
④您在,老屋的灯光就不灭;老屋灯光亮起,他就有家可归!
(摘编自《上海文学》2023年第6期)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去世后,“我”之所以特别地照顾母亲,既是履行自己作为儿子的责任,也是为了改变母亲对“我”毫不领情的现状。
B. 大舅的话其实话里有话,一方面劝“我”接受现实,同时也隐含有开导“我”放下道德包袱,不必一味迁就母亲的意味。
C. 文中交代“我”和母亲家族背景,揭示了造成母亲强势性格的客观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性格存在的合理性。
D. 母亲年老后变本加厉地折腾,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不了失去力量、需要保护的现实,从中也可以看出母亲骨子里的自尊。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选取“棺材”“坟地”作为类比对象,渲染了黑夜的沉寂氛围,也体现了“我”害怕母亲死亡的念头已经深入骨髓。
B. 句子②将“为什么是我”与“为什么不是我”并举,看似矛盾的表述传递出“我”对母亲拒绝“吃亏是福”观念的不满。
C. 句子③借助铺排手法和丰富的细节,把想象中的温馨场景与现实中母亲简单粗暴的行为对比,表达了“我”对温柔母爱的渴望。
D. 句子④紧扣“老屋的灯光”这一兼有写实和象征特点的关键意象,以两个关系紧凑的复句收束全文,形象鲜明,情感充沛。
8. 作者对母亲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梳理概括。
9. 文中关于“夜回老屋”的梦境描写,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
6. A .“也是为了改变母亲对我毫不领情的现状”属于强加关联,不合文意。父亲去世后,“我”特别地照顾母亲,一是履行自己作为儿子的责任,还有就是对母亲的依赖和爱。
7. B.“看似矛盾的表述传递出‘我’对母亲拒绝‘吃亏是福’观念的不满”于文无据。画线句强调母亲以个人利害为行事标准,拒绝“吃亏是福”的观念,并不能从中看出“我”的态度。
8. ①少年时,反感母亲对自己的“威压”,心有怨恨甚至产生报复念头。②成年后,对母亲情感纠结,努力孝顺母亲内心却难以释怀。③历经坎坷后,感谢母亲,继承母亲不管不顾的血性让自己度过许多人生关卡。④当下,体谅母亲,竭力保护母亲,并期待母亲永恒的保护。
9. ①梦境描写把复杂的内心世界情境化,折射出“我”对母亲微妙复杂的情感,担心牵挂又心存嫌隙。②“梦回老屋”是“我”对母亲情感态度转变的关键,梦醒后“我”意识到内心深处对母亲的依赖。③梦境与现实相互照应,虚实结合,错落有致,使得叙事更有波澜,行文更有张力。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