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5-01-13 阅读:()
1998年,我国加入大洋钻探计划。当时提出的钻探建议书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1999年春。在我国的设计和主持下,科学家实施了南海大洋钻探184航次,取得了南海3000多万年来的沉积记录,这是当时西太平洋海区的最佳长期沉积记录。科学家由此发现了气候演变的长周期。这一发现为探索气候变化打开了新途径。也使我国的深海基础研究跻身世界前列。二十多年来。我国在南海开辟了17个钻探站位,为人类认识南海深部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摘编自《比海底更深的地方》,汤恒岩编译)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莫霍洛维奇发现地震纵波参数在地表下50千米深度处显著改变的现象,后来被人们证实,这一现象在全球普遍存在。
B. 在莫霍计划的基础上,美国先后提出了深海钻探计划、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等计划,实现了莫霍计划的初衷。
C. 自从“莫霍面”被发现以来,科学家对地球的研究从未间断,对其结构形态和物质组成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D. 1999年,在我国的设计和主持下,科学家实施了南海大洋钻探184航次,为科学家发现气候演变的长周期提供了帮助。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平均厚度大于大洋地壳平均厚度,所以“莫霍计划"考虑在水下钻穿地壳。
B. 科学家从地中海海底以下取出的岩芯中发现了石膏和岩盐,推测出600万年前地中海是“晒盐场”,堆积起了岩盐、石膏等蒸发岩。
C. 地质界对恐龙灭绝有两种解释:一是火山活动,一是小行星撞击。“深部生物圈”的发现证实是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的。
D. 2004年,北冰洋钻探任务发现大量“满江红”孢子,这表明北冰洋在5000万年前属于亚热带气候,在北冰洋底可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画波浪线部分说法的一项是( )
A. 我国自主设计的首艘面向深海万米的超深水科考船,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
B. 《管子》一书曾对河流的横向环流、侧蚀作用形成河曲的过程进行了正确分析。
C. 1810年,英国地理学家詹姆斯·雷内尔总结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洋流分布。
D. 大洋科学钻探面向2050年科学框架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是栖居海底的生命类型。
4. 请简要说明“莫霍计划”搁浅的原因。
5. 从材料中看,大洋钻探取得成绩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
【答案】1. B2. C 3. A
4. ①预算大,成果少。②美国国会停止了对“莫霍计划”拨款。
5. ①科学家们好奇心的推动以及他们的不断努力;②勘探计划的制订;③不断取得的勘探成果的激励;④各个国家的积极参与与合作;⑤勘探工具的助力,如破冰船、大洋勘探船的使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美国先后提出了深海钻探计划、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等计划,实现了莫霍计划的初衷”错误。由原文“迄今,该计划经历深海钻探计划、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多次更名、扩建、重构,已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可知,“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只是“深海钻探计划”的更名、扩建、重构,另外,“实现了莫霍计划的初衷”于文无据。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深部生物圈’的发现证实是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的”错误。由原文“1997年,钻探船从水深2600米的海底取得了这次撞击事件的证据:富含化石的软泥上,突然出现一个10多厘米厚的暗绿色层,其中含有大量硅质球粒和岩石碎屑。经分析,这些物质来自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和炸裂的撞击坑。它们生动地记录着这场旷世悲剧的惨烈情景”可知,证实是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的是1997年钻探船从水深2600米的海底取得的证据。
故选C。
【3题详解】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