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扁担那头的父亲阅读答案-卞毓方

作者:opple 时间:2025-01-13 阅读:()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写父亲五官的线条是“外柔而内刚”,联系全文可以体会到,这也是父亲为人处世的特点。

  B.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运用拟人,写出了礼帽像父亲一样对我嘲笑。

  C.文章开头写“我不像父亲”,第 段又写“我逐渐像父亲”,不仅首尾呼应,构思巧妙,而且意味深长。

  D.本文善用俗语,例如,“牛大自耕田”“行要好伴,住要好邻”等,使文章读起来通俗易懂,耐人寻味。

  (3)文章第⑥段用较大篇幅写了“秦穆饮盗马”的故事,你认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4)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5)文章结尾的句子含义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答案:

  (1)父亲佯装打“我”、父亲对四弟的“劣行”视若无睹、父亲给“我”讲故事、父亲去上海码头装货卸货、父亲回信鼓励“我”。

  (2)B

  (3)表现父亲与人为善的性格特点和家风的醇厚,突出文章的主题。

  (4)示例:运用动作描写,连用三个“走”,细致地描写出父亲练习的刻苦和方式多样,表现了父亲吃苦耐劳、勤奋努力、意志顽强的性格特点,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重之情。

  (5)父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亲重视家风传承。家中保留着曾祖父用过的扁担,它见证过父辈的成长与坚持,父亲又用“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鼓励“我”像父辈一样不怕困难。随着岁月的流逝,对作者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分析】文章记叙了有关父亲和“我”的五件事,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赞扬了父亲外柔而内刚的特点和教育智慧,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解答】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③段“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找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可概括为:父亲佯装打我;根据第③段“四弟生性顽皮,走路总是乱跑乱撞,一不小心,不是把墙角的暖瓶踢倒了,就是把桌上的酱油瓶碰翻了……然而父亲对四弟的‘劣行’没有呵斥,只是温和劝诫”可概括为:父亲对四弟的“劣行”视若无睹;根据第⑤⑥段“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一个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这个故事叫‘秦穆饮盗马’”可概括为:父亲给我讲故事;根据第⑧段“父亲还说,自己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可概括为:父亲去上海码头装货卸货;根据第⑨段“后来,我去北京念大学,因事陷入困境,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可概括为:父亲回信鼓励我。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ACD.正确;

  B.有误,根据“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伟岸的父亲”可知,“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运用拟人,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敬仰和对于成长的渴望。

  故选:B。

  (3)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

  “秦穆饮盗马”的故事内容是:秦穆公走失的骏马,被人杀死并分吃了马肉。;秦穆公没有抓盗马的人,还赏赐了他们酒;秦穆公被围时,盗马的那些人舍命将他救出。根据故事内容和上文“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真诚相待。父亲对邻里关系是看得很重的,‘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可知,作者记叙这个故事的用意是:表现父亲与人为善的性格特点和家风的醇厚,突出文章的主题。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