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渡口》阅读答案-鲁彦周

作者:opple 时间:2025-01-13 阅读:()

  这便是那中年妇女跟我说的情况,至于杜老头到底有什么心事,她不知道。她跟我谈完,忙自己的事去了。我想睡,可是一点睡意也没有,我披上衣,爬起来,走到外面。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已经爬到顶中了,山峰、竹林、河面,都被一层蒙蒙胧胧的薄霧笼罩着,天空没有一片云,黑郁郁的山影把星星衬托得更亮。我从这里向南边看过去,南边的最高峰上亮着无数灯光,闪闪烁烁,像是鑲在山顶上的一个宝石珠冠。灯光下篝火隐约,忽明忽暗,那里好像人很多,不时有爆炸声响起。再看看东北两面群山,原来以为是荒无人迹的地方一下子變成了神话世界,数不清的灯火像珍珠一样挂在林间!我仿佛听见人们在欢笑,看见建设者们的红黑的面孔。

  “山里的建设开始了!”我心里想。这时河上来了一个船队,竹筏上点点灯火,许多人正在和水流搏斗着,招呼声、喊声使幽静的渡口喧哗起来了。

  1959年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财富”“开发”等词语暗含对山里美好未来的期待,这交代了小说时代背景,也成为“我”进山的背景。

  B.面对主动热情帮助自己的杜老头,“我”却始终阴沉着脸,这让杜老头很失望,于是以沉默不语表明态度。

  C.杜老头说“山和水都要我干,我怎能不干”,从中看出他决心参加革命事业,用自己的行动守卫一方山水。

  D.杜老头及其家人为了革命事业而殒身不恤的事实,说明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许许多多普通民众的支持。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在描写人物形象时富有暗示性,如杜老头出场时的肖像描写用精练节省的文字,巧妙暗示了杜老头的革命精神。

  B.小说借客店妇女之口道出勘察队年轻人的变化,虽是寥寥数语,却展现了新中国早期建设者的风采,富有浪漫气息。

  C.小说反复写到杜老头解放前摆渡时的“不声不响”,凸显他的谨慎与坚毅,也与解放后的“大声大响”形成了对比。

  D.小说中杜老头将老渡船比作历史见证人,虽然渡船会随着时代发展失去摆渡的作用,但是仍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8.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呈现的是“我”眼中的景物,别具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功能。(5分)

  9.小说采用故事套故事的形式展开,这样叙述有怎样的文学效果 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6,(3分)B

  7.3分)A

  8.(5分)

  ①反映“我”心理状态。开篇以湍水急风等自然景物烘托“我”的沮丧,最后以灯火处处的建设景象抒写“我”的豪迈。②体现“我”的成长过程。借助对物次次饱含情感的描绘,形象揭示“我”经历一次次的心灵触动,最终获得成长的过程。

  (评分参考:答出第一点给3分,答出第二点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

  ①“我”述的个人经历的大故事中,套着老渡夫革命和勘察队年轻人成长的小故事;②两个小故事体现了家国精神的传承,也使“我”从中找到前行的动力,深化了主题;③这种形式避了小说叙事单一与平铺直叙,使结构严谨而活泼,内容真实而丰富,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