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5-01-11 阅读:()
【解答】
(10)“幽冥”为“感念”的宾语,应在“幽冥”后停顿,排除A、D;“其心”为“激切”的宾语,应在“其心”后停顿,排除C。故选:B。句子翻译为:每当感念先人在天之灵,而我不能完成穿丧服之礼,就为此沉痛,更何况吃稻米、穿锦绣呢?这样做只会使联的心更加激动痛切,不是用来缓解我的痛苦的好做法。
(11)D.“含义相同”错误。后世的帝王不能真诚专一于哀悼先人的感情。笃:忠诚专一/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笃:病重。
故选:D。
(12)C.“自己会用孔子回答宰我的话来反省”错误。根据原文“相从已多,可试省孔子答宰我之言,无事纷纭也”可知,应该是晋武帝让群臣做自我反省,而非他自己反省。
故选:C。
(13)①既:已经、以后;素冠疏食:名词做动词,戴白冠吃素食。句子翻译为:葬礼以后,晋武帝也除去丧服,但仍然戴白冠,吃素食,像在丧期一样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
②至于:到了;矫:纠正,矫正。句子翻译为:到了晋武帝,唯独以自己的天性加以纠正并实行,可称是非凡的贤君。
(14)分析羊祜的看法:
根据原文“三年之丧,虽贵遂服,礼也,而汉文除之,毁礼伤义。今主上至孝,虽夺其服,实行丧礼。若因此复先王之法,不亦善乎”可以概括出:服丧三年是礼制,应当借机恢复。
根据原文“不能使天下如礼,且使主上遂服,不犹愈乎”可以概括出:如果不能让天下人遵从,皇帝穿孝服期满也是好的。
分析傅玄的看法:
根据原文“以日易月,已数百年,一旦复古,难行也”可以概括出:服丧改制已久,恢复古制很难。
根据原文“主上不除而天下除之,此为但有父子,无复君臣也”可以概括出:皇帝穿孝服但天下人不穿,不符合君臣之礼。
参考译文:
晋武帝是继苛酷奢侈的曹魏之后登基的,他想以仁厚节俭的作风纠正曹魏的弊端。晋文帝的丧事,臣民都遵守临时制定的法令制度,三日后就除去丧服。葬礼之后,晋武帝也除去丧服,但仍然戴白冠,吃素食,像在丧期一样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秋季,八月,晋武帝将要拜谒崇阳陵,群臣上奏称,秋暑还没有平息,恐怕皇帝悲哀伤感会损害健康。晋武帝说:“我能够瞻仰先人陵墓,身体、精神自然就会好。”又下诏说:“汉文帝不让天下的臣民都为他而悲哀,这也达到帝王谦逊的最高点了。要拜见先人陵墓,怎么忍心不穿丧服!我穿丧服去,群臣可依照旧制行事。”尚书令裴秀上奏说:“陛下已经除去了丧服而现在又穿上,这样做于礼仪没有依据。如果君王穿丧服而臣下却不穿,做臣子的心里也不安。”晋武帝下诏说:“我担忧的是哀慕之情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不在乎丧服。诸位一片殷勤的好意,我怎能随意违背你们的心意呢!”于是同意不穿丧服。
中军将军羊祜对傅玄说:“三年之丧,即使尊贵为天子也要穿孝服期满,这是礼制,但是汉文帝却把它废除了,毁坏、损伤了礼仪。如今皇帝至孝,虽然除去了丧服,仍实行丧礼。如果能借此机会恢复先王的法规,难道不是很好吗?”傅玄说:“把穿丧服的时间从以月计改为以日计,已经有几百年了,一旦要恢复古制,是很难行得通的。”羊祜说:“不能使天下人都遵从礼法,暂且使皇帝穿孝服期满,不是也胜过现在的丧制吗?”傅玄说:“皇帝不除丧服而天下除丧服,这就是只有父子,不再有君臣的行为。”羊祜于是不再提让天下恢复古制的话。
戊辰日(二十二日),群臣上奏请求晋武帝换成正常服饰,恢复正常膳食,晋武帝下诏说:“每当感念先人在天之灵,而我不能完成穿丧服之礼,就为此沉痛,更何况吃稻米、穿锦绣呢?这样做只会使我的心更加激动痛切,不是用来缓解我的痛苦的好做法。我本生于儒者之家,礼法传习已久,何至于一时之间便对自己的父亲改了这种感情。听从你们的已经够多了,你们可以试着省察孔子回答宰我的话,不要再多说了。”于是以素食素服度过三年。
臣司马光说: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要服丧三年,这是先王礼经所规定,百世不可改变。汉文帝以己意为师,不守成规,改变古制,败坏礼法,断绝父子之间的恩德,毁坏君臣之间的情义。后世的帝王不能真诚专一于哀悼先人的感情,而群臣谄媚、阿谀,没有人肯加以改正。到了晋武帝,唯独以自己的天性加以纠正并实行,可称是非凡的贤君。而裴秀、傅玄这些人,是见识鄙陋的平庸之臣,习惯于常规,拘守行之已久的习俗,不能够承顺晋武帝的美意,可惜啊!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