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阅读答案与翻译-张华《博物志》

作者:opple 时间:2025-01-11 阅读:()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①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③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

  [注]①海渚:海岛。②槎:木筏。③赍:携带。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B.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C.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D.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7.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不失期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失期:

  人有奇志 根据词典推断词义 奇:特异,罕见。(《古代汉语词典》) 奇:

  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次:①等次。②次数。③近旁。(《汉语大词典》) 次: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旧说云天河与海通。

  ②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9.本文的思想内涵与课文《桃花源记》有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

  【答案】

  6.A

  7.误期;不平凡;近旁

  8.①往昔的传闻说银河与大海相连通。

  ②这个人详细说明了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

  9.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解析】

  6.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本句的意思是:离开了十多天,忽然到达某-个地方,有城市的样子,房屋整齐。可据此断句为: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故答案为: A

  7.①句意为:从不错过预定的时间。失期:误期。

  ②句意为:有人忽发奇想。奇:奇特,不平凡。

  ③句意为:又看到一男子牵着牛在小岛旁边让它饮水。次:近旁。

  故答案为: 误期 ; 不平凡 ; 近旁

  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①重点词:说,传说;通,连通。②重点词:具,详细地;说,说明。

  故答案为:①往昔的传闻说银河与大海相连通。②这个人详细说明了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

  9.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本文也同样描绘了一处海上仙境:这里云雾缭绕,朦朦胧胧处,许多房屋排列得整整齐齐,俨然是个城市模样,房屋内有许多年轻的女子在织着彩锦,不远处有-条宽阔的河流,河边有个男子牵着老牛,老牛在悠闲地喝水。这样的美好生活同样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两篇文章都是虚构了这样的美好社会,也表现人古人对求知世界的探索。

  故答案为: 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附参考译文

  旧时传说天河与大海相连通,近代有个住在海岛上的人,年年八月会看到海上有一只漂浮着的木筏,来来去去,从不错过预定的时间。有人有个不同寻常的想法,他在木筏上建造了一座阁楼,又带足了干粮,于是乘木筏而去。十多天时间里,他还能见到日月星辰,后来则茫茫一片,分不清白天黑夜。离开了十多天,忽然到达一个地方,有城市的样子,房屋整齐。远远望去,只见宫里有许多织女,又看到一男子牵着牛到小岛旁边饮水。牵牛的人吃惊地问:“你怎么来到此处的?”这个人详细的说明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那人告诉说:“你回去后到蜀郡,寻访严君平便知道了。”最终他没有上岸,于是按时回来。后来此人到蜀郡,找到严君平问起这件事,严君平回答说:“某年某月,有位客人的星象遇到了牵牛星宿。”计算年月,正是他到银河见到牵牛人的时间。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