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甲】唐雎不辱使命【乙】董宣为洛阳令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作者:opple 时间:2025-01-11 阅读:()

  【甲】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①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①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②,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②主即还宫诉帝③,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④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苍头:奴仆。 ②骖乘:古代乘车时居右边陪乘的人,其任务在于随侍尊者。③帝:指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字文叔。湖阳公主是他的姐姐。 ④小黄门:泛指宦官。⑤强项令:硬脖子县令。强,硬。项,脖子。

  8. 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派遣

  B. 故不错意也 错:误会

  C. 大言数主之失 失:过失

  D. 使宣叩头谢主 谢:道歉

  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长跪而谢之曰

  B. 以君为长者 以刀画地

  C. 休祲降于天 宣于夏门亭候之

  D. 欲箠杀之 帝令小黄门持之

  10. 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唐雎临危受命,出使秦国,最终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B. 乙文中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宁死不屈,最终赢得了光武帝的赏赐。

  C. 甲文以对话为主。第③段中,秦王以“天子之怒”恐吓唐雎,唐雎则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对话尖锐激烈,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D. 乙文以叙事为主。第②段中,皇帝抓住董宣,强迫他给湖阳公主磕头,但董宣拒不低头认错,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上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答案】

  8. B

  9. D

  10. D

  11、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2)陛下用圣明道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奴仆杀好人,将凭什么治理天下呢?

  【解析】

  【8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B.有误,“故不错意也”,意思是所以不在意。错:通“措”,放置;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