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4-04-02 阅读:()
《金缕衣》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上的别致新颖。一般情况下 ,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 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惯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 ,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 ,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 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 。不用“人生几何 ”式直截的感慨,用花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
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种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却耐人寻味,富有艺术感染力。
金缕衣赏析二
《金缕衣》作者,《全唐诗》作无名氏。按,杜秋娘为金陵歌女,年十五为镇海节度使李倚侍妾,有才情。宪宗时,李倚得罪,杜秋娘籍入官中。穆宗即位,命之为漳王傅姆。漳王因罪被废,杜秋娘归故里。杜牧有诗并纪其事。相传杜秋娘善唱《金缕衣》曲,或因此被传为此曲作者。
又,对诗意的理解历来分歧很大,有的只抓第二句,劝人惜取美好时光,有的由三、四句入手,教人及时行乐,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歌女对客示爱之作。
《金缕衣》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诗的含义比较单纯,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字面的背后,仍然是“爱惜时光”的主旨。
《金缕衣》第一句劝人们不要珍惜镶有金线的衣服,“金缕衣”本是十分华丽贵重的物品、但是诗人却“劝君莫惜”,不由得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小的悬念。
《金缕衣》第二句和第一句句式类似,劝人们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一个“莫惜”,一个“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间接回答了上一句的悬念,金级衣虽然珍贵,但
是与青春年少相比,哪个更费重就不言而喻了,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且逝去是永不复返的。可是,世人多感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劝君”用对白语气,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迁回徐缓的。
《金缕衣》第三句和第四句则构成第二次的反复和咏叹。描写鲜花盛开最美的时候,应该摘下来,“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堪折——直须折”这句节奏短促,力度极强,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
《金缕衣》第四句劝人们不要等到花朵凋落之只后只能摘取干枯的枝干,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单就诗意来看,后两句与前两句意义相似,均是劝人们“莫负好时光”,除了句与句之同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较大的回旋反复。但是这两联使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于是重复中仍可看出变化,最后两句用了两个“花”字,三个“折”字,构成了回文式的复叠美。
《金缕衣》的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构成了此诗内在的的律、全诗离意单纯,劝人们“莫负好时光”,每句表面上似乎都在重复单一的意思,但是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朗朗上口,语语可歌。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