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4-03-13 阅读:()
例32:“……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报任安书》
理解被动句的几个注意点:
掌握了以上被动句的几种形式,在具体运用时还要注意几点。
1.弄清楚句子的主语,因为只有主语是处于受动地位时,句子才是被动句。
例33:“虎兕sì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季氏将伐颛臾》
这一例子中的两句话,第一句不是被动句,“出”的动作行为出于主语“虎兕(sì:雌性犀牛)”,“于柙xiá (关兽的木笼)”只是状语后置而已,表明“出”的处所;第二句是被动句,作为静物的“龟玉”虽处于主语的地位,却不能施行动作行为,虽然作为“毁”的施动者的宾语——“人”没有出现,却是存在的。所以主语“龟玉”只是处于受动地位,因而句子是被动句。
2.有些用了使动用法的句子,在意思上有时可理解为被动句。课外知识
我们先要明确两个概念。使动用法属于词类的活用,“活用”是就句子中的某个词语而言,被动句属于句式,是针对整个句子。两者不是一回事。怎么确定?那要看句子表达的侧重点是什么。比如,
例34:“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报任安书》
此例中的“辱”可理解为使动用法,“使……辱”。按照主动句翻译则句意为:“最上是不使祖先受辱,其次是不使自身受辱。”主语省略。
如果按照被动句的要求翻译,就要突出“辱”的宾语“祖先”,让“祖先”处于主语的地位。句意为:“最上是祖先不被侮辱,其次是自身不被侮辱。”句意一样。
两句比较,显然被动句更好,比主动句语气重,更能突出“祖先”的地位。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依据上下文意是否贯通,风格是否一致,是否更符合作者的意图而定。
3.判断被动句的时候,要注意主语产生动作行为的原因是否来自于外界。主语要有“被迫”的情形。
例35:“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报任安书》
主语的“系狱”(关在牢里)只能是“被迫”而为。有些虽不是“被迫”,但其情形,仍是来自外界的原因。
例36:“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一般情况下,“感动”的原因更多的是来自外界,受外界的影响而感动是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动,这样的句子往往就是被动句。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