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古诗词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阅读答案与解析-元好问

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9 阅读:()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元好问(宋金时期)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触景兴感,词人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历史长河。“黄尘老尽英雄”句,在志士悲慨之中流露出作者的孤寂之感。

  B.“远目送归鸿”句,动静结合。动的是归鸿,静的是词人的望眼。归鸿搅起作者满腔的幽怨,给人一幅凄美的画感。

  C.“长恨”而又“浩歌”放饮,企求超脱,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式的自我宽解,郁愤欲盖弥彰,更挥之不去,难以摆脱。

  D.“未要论穷通”的议论,是作者的感情经过激烈碰撞后得出的人生结论;它涵盖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

  17.从抒情的角度,谈谈本词的写作手法。

  答

  16.D.“涵盖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错误,“未要论穷通”不要计较什么穷困亨通,即不在意穷达,心灵趋于宁静,情趣则豪迈旷达。

  17.①直接抒情:“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盖世功名将底用、未要论穷通”等句采用直接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表达愤世嫉俗的思想情绪。

  ②间接抒情:“山下路”“黄尘”“归鸿”景物选取由近及远,正是这些景引发作者无限感慨。作者触景兴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地”兴怀,由景引出吊古伤今之情,抒发作者对“今古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

  ③化用、比喻:“人生长恨水长东”句化用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又赋予新意。李煜用语强调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时,要从全诗的结构特色、艺术风格,以及诗词中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

  在抒情方式方面,诗人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结合的方式,即直抒胸臆和借古抒怀相结合。

  上阙首句中“黄尘老尽英雄”一句直接表达了英雄迟暮的悲哀,“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表达了憾事无穷的伤感,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岁月流逝,年老却功名未成的悲哀。

  北邙山地处河南洛阳县北面,厚葬着许多王侯公卿。诗人借古抒怀,想当年这些王侯公卿也曾咤叱风云,盛极一时,如今却都默默地长眠地下,对比自己的不得志,不禁悲从中来,抒发作者对“今古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

  “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化用了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江水的东流不尽来比喻人生“恨”之长久,表现人生的遗憾之多的伤感。“远目送归鸿”源自嵇康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作者的一腔幽怨却无人共语,只能目送归鸿,黯然独立,更显悲凉。这两句都用了化用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幽怀。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