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古诗词

《小孤山·人言此是海门关》阅读答案

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8 阅读:()

  小孤山①

  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5.(3分)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把小孤山所处的环境比作“海门关”,突出了江水形势的险恶,流露出诗人对前路的畏惧。

  B.颔联照应诗题,点出了壮伟的小孤山。“砥柱”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

  C.“江山”“狂澜”两词,语义双关,既是对小孤山的写实,更是对小孤山时代象征意义的揭示。

  D.颈联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

  16.(6分)请分析诗中“小孤山”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15.A

  解析:A.“流露出诗人对前路的畏惧”的理解有误,纵观全诗,可以看出诗人有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之志.

  16.情感:①“孤”字既写小孤山的情形,也写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透露诗人面对将帅匮乏、孤立无援时的苦闷之情;②颈联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表达了诗人明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却愿坚定抗元、力挽狂澜的复杂情感;③全诗主体上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此物,言诗人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之志。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