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古诗词

杂诗(其六)阅读答案-曹植,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4 阅读:()

  杂诗(其六)①

  曹植

  飞观②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仇亮③不塞,甘心思丧元④。

  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注】①这首诗大约写于建安19年,当时曹操南征作战,令曹植留守邺都。②观:即是阙,宫门的望楼。③亮:诚然。④丧元:丢掉脑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登楼远眺,当窗凭槛,有控驭四方之势。既领起下文,又体现作者胸罗万象、气盖当世的雄才大略。

  B.“国仇”两句是说国仇未报,为了消灭敌人,我甘愿献出生命。表现诗人欲亲赴前线、为国捐躯的志士情怀。

  C.“抚剑”两句承接上文登高远眺的描写,表达出与李白《行路难》中“拔剑四顾心茫然”相同的思想情感。

  D.本诗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波澜迭起,气象万千。造语悲壮雄浑,结构严整紧凑,体现出很高的艺术成就。

  16.诗中两处写到“悲”,有什么具体内涵?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15.C(与李白的诗意并不完全相同。曹植更明确地表示,自己时刻关心着南征蜀吴战斗,很想亲身奔赴前线。而李白诗句的意思是自己找不到出路,前途渺茫。)

  16.两处“悲”都表达了大敌当前、国家多事之际,诗人欲报效国家、即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渴望与志向;

  ①“烈士多悲心”的“悲心”是指忧国忧民之心。有正义感而不怕牺牲的“烈士”常心忧天下,“小人”才会贪图安逸,苟且偷生。诗人把自己当成烈士,内心充满渴望立功疆场、歼敌报国的壮志豪情。(2分)②“弦急悲声发”的“悲声”是指悲壮慷慨之情。这两句诗人借“琴弦调紧,就能弹奏出高亢激越的音调”,抒发自己意欲“捐躯赴国难”、壮怀激烈的志士情怀。(2分)③大敌当前、国家多事之际,自己却只能留守邺都,不能亲临战场,两处“悲”还隐含了诗人志不得伸的悲怨。(2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