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6-01 阅读:()
具体来说,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也就是她们的命运预言诗。对这类诗,我们要换个角度看。它们其实不是文学意义上的诗人之诗,而是所谓的“神谕、天机”。刚才说的这一首,就是暗含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
“玉带林中挂”,反读过来,有林黛玉三个字的谐音;
“金簪雪里埋”,是薛的谐音加宝钗二字的意思。
所谓十二钗判词,就是以上帝视角,对红楼女儿命运以及贾家运势给出的总预言。如果你对中国民间“紫微斗数”“奇门遁甲”之类的算命文化有点了解,或者你去寺庙里求过签,就会知道,半通不通、模棱两可,恰恰是这种卦辞的特点。红楼作者就是模仿这种风格路数,杜撰了这批判词。要是写得艺术性太高,反倒不像了。你看,红楼作者不但操办士大夫的风雅诗词功夫了得,学起民间俗文化也是惟妙惟肖。《红楼梦》里很多具有象征意味的内容,都是像这样用诗词歌赋来呈现的,而且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提醒你,自己读到这儿的时候,一定不要随便跳过去。
承担点题作用的悼文
最后,我要重点说说《芙蓉女儿诔》——这篇承担着全书点题作用的悼文。表面上是宝玉为悼念丫鬟晴雯写的,实际上,是作者为所有的红楼女儿写下的一篇总悼文。它形式考究,辞藻华丽,前半段接近汉赋,后半段连我前边没提到的楚辞体都出现了。
这篇诔文是怎么点的题呢?
就是核心的那句:“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薄命!”“公子情深、女儿薄命”,你看, 全书的主旨“证情”和“证空”——也就是证悟深情和证悟虚空——又一次如影随形双双出现。这篇诔文说破了所有红楼女儿的命运收结。作者借此告诉你,悲剧已经开始,不久之后,家族命运降临,一切美好都将遭受摧残。而宝玉,将是那个含着泪水,见证这一切的人。
在一部文学作品里,尝试对多种文体进行实验性写作,这在当代的世界文坛和中国文坛都并不少见。但是,一部作品里几乎汇集了一个民族几千年文学史上的所有文体,《红楼梦》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孤例。所以,如果你不是学中文的,那么看《红楼梦》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可以把中国古典文学的各种文体类型,放在应用情景里速览一遍,再没有第二部书有这个福利了。
小结:
1. 在《红楼梦》这部小说里,你读到的诗词歌赋,表面看是一个文学天才的炫技。
2. 但深入去看,散落在情节中的诗词,完全跟人物打成一片,推动着故事的发展,烘托着不同场景的气氛。诗是活的,人也是活的。
3. 而且诗词歌赋还是全书隐性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作者精心设计的象征符号系统,更是“证空”和“证情”主题的载体之一。
4. 诗词歌赋在《红楼梦》的文本里,就像是奇妙的艺术催化剂,让这部小说魅力倍增。
5. 其实,抛开这些具体的诗不谈,《红楼梦》的整部小说本身,也是高度诗性的。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