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02 阅读:()
然后陶渊明的田园诗,既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的意识,然后又表现了心理上闲适自得的一面,特别是庄子顺应自然的宇宙观,对他有深刻的影响,但他并没有忘却世事,精神深处常常进行着“独善”与“兼济”、“出仕”与“归隐”的激烈斗争。他的诗句“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为什么有这种焦虑呢?正表明“仕”与“隐”的思想互相在斗争,然后他怕某一天改变心意出去作官,而辜负了现在的志向。
《饮酒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作品赏析
其六(1)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2)。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3)。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4)。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5)。
[注释]
(1)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愤怒的口吻斥责了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的黑暗现实,并决心追随商山四
皓,隐居世外。
(2)行止:行为举止。端:种,类。
(3)苟:如果。相形:互相比较。雷同:人云亦云,相同。《礼记曲礼上》:“毋剿说,毋雷同。”
郑玄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楚辞?九辩》:“世雷同
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毁誉:诋毁与称誉。
(4)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达士:贤达之人。尔:那样。
(5)咄咄(duō多):惊怪声。俗中愚:世俗中的愚蠢者。黄绮:夏黄公与绮里,代指“商山四
皓”。见《赠羊长史》注(9)。
[译文]
行为举止千万种,
谁是谁非无人晓。
是非如果相比较,
毁誉皆同坏与好。
夏商周未多此事,
贤士不曾随风倒。
世俗愚者莫惊叹,
且隐商山随四皓。
陶渊明饮酒其十六
导语:陶渊明《饮酒》有二十首,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六)》的原文内容。
《饮酒(其十六)》
陶渊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翻译]
自小不同人交往,一心爱好在六经。行年渐至四十岁,长久隐居无所成。最终抱定固穷节,饱受饥饿与寒冷。破旧茅屋风凄厉,荒草掩没前院庭。披衣坐守漫长夜,盼望晨鸡叫天明。没有知音在身边,向谁倾诉我衷情。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