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9-01 阅读:()
答案:
(7)D
(8)C
(9)B
(10)A
(11)B
(12)①有人对崔杼说一定要杀掉晏子,崔杼说:“他是百姓景仰的人,放了他,可以得到民心。”
②当晏子趴在齐庄公的尸体上痛哭,行完作为臣子的礼仪之后才肯离开,他难道是人们所说的“遇到正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的人吗?
(13)①晏子犯颜劝谏,敢于直言。②晏子不畏强暴,冒着危险祭奠齐庄公。③晏子严于律己,厉行节俭。
【解答】(1)D.危,正直,句意:君主对他说到的事,他就直言以对。
故选:D。
(2)A.而,连词,表示顺承,句意:门打开了,晏子走了进去;而,连词,表示并列,并且,句意:怎么能不去禁止相互仇恨,并且劝导互相爱护呢?
B.且,副词,况且,句意:况且我听说过;且,副词,尚且,句意: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
C.以,介词,因为、由于,表示原因,句意:由于节俭和勤于政事而被齐国百姓看重;以,介词,因为,表示原因,句意: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
D.于,介词,在,句意:他连续三朝在各诸侯国中名声显扬;于,介词,从,句意: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故选:C。
(3)B.“也常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朝廷和军队”错误,社稷不用来代指军队。
故选:B。
(4)句意:给百姓当君主的人,难道是为了欺凌百姓?是为了掌管国家。给君主当臣子的人,难道是为了俸禄?是为了保住国家。所以,君主如果是为了国家而死,那么臣子就为君主殉死;君主如果是为了国家而逃往国外,那么臣子就为君主逃往国外。“君民者”“臣君者”结构一致,应在“者”后断开;“岂”是表反问的词语,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其口实”是“为”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C、D;“社稷是主”“社稷是养”句式一致,应分别单独成句,且“故”表示原因,引出下文,因此“故”前断开,排除B、D。
故选:A。
(5)B.“他预料到齐庄公一定会被崔杼杀死,也预料到崔杼一定不会加害于他”错误,原文“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晏子只是预料到齐庄公“不免于难”,但究竟谁会杀死他,晏子并不知道;而且“吾亦无死矣”是说自己不再是齐庄公的臣子,不用陪着他去死了,并不是“预料到崔杼一定不会加害于他”。
故选:B。
(6)①“望”,瞻仰、景仰;“民”,百姓;“民之望也”,判断句,句末“也”表判断。译文:有人对崔杼说一定要杀掉晏子,崔杼说:“他是百姓景仰的人,放了他,可以得到民心。”
②“方”,当,在;“成礼”,行礼完毕;“去”,离开;“岂所谓……邪”,固定句式,难道是人们所说的……吗?译文:当晏子趴在齐庄公的尸体上痛哭,行完作为臣子的礼仪之后才肯离开,他难道是人们所说的“遇到正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的人吗?
(7)从“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可知,他冒犯君主的威严依然直言进谏,冒犯君主的威严,司马迁高度评价他是在朝廷做官想着要尽忠,归隐就想着要补救过失的人。由此概括出:晏子犯颜劝谏,敢于直言。
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可知,当晏子趴在齐庄公的尸体上痛哭,行完作为臣子的礼仪之后才肯离开,这件事司马迁高度评价他是不畏强暴英勇无畏的人。由此概括出:晏子不畏强暴,冒着危险祭奠齐庄公。
从“以节俭力行重于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可总结出晏子生活节俭,从“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可总结出他正直直言,处事秉公办理。由此概括出:晏子严于律己,厉行节俭。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晏子是齐庄公的臣子,他的意见大都被采纳,每次朝见的时候,齐庄公都会赏赐给他爵位,增加他的封邑。过了不久,他的意见不被采纳了,每次朝见的时候,齐庄公就收回他的一些爵位和封邑。爵位和封邑都被收走后,晏子就退出朝堂,坐上车子,长吁短叹,最终又笑了。他的车夫说:“您为什么多次叹气后接着又发笑呢?”晏子说:“我叹气,是怜悯我们的君主不能免除灾难;我发笑,是高兴我能保全自身,我也用不着陪君主去死了。”后来崔杼果然杀死了齐庄公。晏子站在崔杼的门外,跟随的人说:“(您要)为君主殉死吗?”晏子说:“难道只是我一个人的君主吗?我为什么要殉死呢?”跟随的人又说:“逃往国外吗?”晏子说:“难道是我的罪过吗?我为什么要逃往国外呢?”跟随的人说:“回去吗?”晏子说:“我们的君主死了,回到哪里去呢?给百姓当君主的人,难道是为了欺凌百姓?是为了掌管国家。给君主当臣子的人,难道是为了俸禄?是为了保住国家。所以,君主如果是为了国家而死,那么臣子就为君主殉死;君主如果是为了国家而逃往国外,那么臣子就为君主逃往国外。如果君主为了自己而死,为了自己而逃亡,如果不是他宠爱的人,谁能跟他一起承担这样的祸患?况且别人明明有君主却把君主杀了,我为什么却要为君主殉死?又为什么要为君主逃往国外?但是我又将回到哪里去呢?”门打开了,晏子走了进去。崔杼说:“您为什么不为君主殉死?您为什么不为君主殉死?”晏子说:“祸患发生的时候我不在,祸患结束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为君主殉死呢?况且我听说过,把逃亡当作好品行的人不足以保住君主,把殉死当作有义气的人不足以建立功勋。我难道是个小女子吗?怎么能自缢而跟着去死呢?”说完就脱掉外衣左袖,露出左臂,摘掉帽子,用白布缠头,坐在地上,头靠着齐庄公的尸体哭泣,然后站起来,向齐庄公跳脚号哭了几声,就出去了。有人对崔杼说一定要杀掉晏子,崔杼说:“他是百姓景仰的人,放了他,可以得到民心。”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