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文本一: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 文本二:晏平仲婴者阅读答案与翻译

作者:opple 时间:2023-09-01 阅读:()

  文本一:

  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爵邑尽,退朝而乘,啧然而叹,终而笑。其仆曰:“何叹笑相从数也?”晏子曰:“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崔杼果弑庄公。晏子立崔杼之门,从者曰:“死乎?”晏子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 ”曰:“行乎?”曰:“独吾罪也乎截?吾亡也 ”曰:“归乎?”曰:“吾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君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匿,孰能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 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崔子曰:“子何不死?子何不死 ”晏子曰:“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婴岂其婢子也哉?其縊而从之也 ”遂袒免,坐,枕君尸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

  文本二: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现其行事,故次其传。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朝而乘 乘:乘车

  B.而焉得亡之 亡:逃亡

  C.妾不衣帛 衣:穿着

  D.君语及之,即危言 危:危险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门启而入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B.且吾闻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洎牧以谗诛

  D.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晏婴,又称晏子,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也常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朝廷和军队。

  C.春秋时,“跪”和“坐”都要求要两膝相并、双脚在后、脚心朝上。

  D.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本文指的是司马迁。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B.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C.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D.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庄公起初很信任晏子,多采纳他的意见,经常赐他爵位,增加封邑,后来就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了,并不断剥夺他的爵位和封邑。

  B.晏子在他的爵位和封邑都被剥夺干净后,先叹后笑,因为他预料到齐庄公一定会被崔杼杀死,也预料到崔杼一定不会加害于他。

  C.晏子认为君臣都要为国家服务,如果君主不是为国家利益而死,而是为个人利益而死,那么作为臣子就没有义务为君主殉死。

  D.晏子虽然没有为君主殉死,但是他却不怕冒犯崔杼,他坐在地上,将头靠在齐庄公的尸体上痛哭,以此表达了对齐庄公的哀悼。

  12.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3分)

  (2)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4分)

  13.司马迁感叹道:“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司马迁为什么如此仰慕晏子。(3分)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