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9-01 阅读:()
句意:武丁十分害怕,便小心谨慎地修养品德,追忆先王的政治,恢复被灭亡的诸侯国,让绝祀的卿大夫有继嗣,举用隐逸的贤士,宣示养老的办法。三年之后,远方的国君通过辗转翻译遣使朝拜的就有六个国家。
“侧身”作状语,修饰“修行”中间不断开,排除AB;
“明”的宾语是“养老之道”,“三年之后”是时间,所以“道”后断开,排除C。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而以存身全国者”中的“存”字意为“保存”,“枉用相存”中的“存”字意为“问候,怀念”,含义不同。
句意:而能保存自身、保全国家/屈驾前来问候我。
B.“如临深渊”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两句中的“临”字含义都为“面对”。
句意:如面临深渊/对着深不可测的黄河,把这作为坚固的屏障。
C.“含义相同”错误。“晋鲁卫曹四国相辅”中的“相”字意为“互相”,“好自相扶将”中的“相”字表示偏指一方,意为“她老人家”,含义不相同。
句意:晋、鲁、卫、曹四国结成联盟(互相辅助)/好好地扶助她老人家。
D.“赐不仁,过问”中的“过”字意为“过错,犯错误,错误地”,“以其境过清”中的“过”字意为“过分,过于”,含义不同。
句意:是我不仁厚,发问不当/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丹绰余怒未消,故不肯回答”表述不正确。子赣承认自己不够仁厚,发问不当,请求丹绰将方才说的那三句话再讲一讲,丹绰认为这些对于子赣来说就足够了,所以不再告诉子赣,不是因为“余怒未消”。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要”,关键;“重诫”,十分注意警诫;“所忽”,容易忽略的事。
(2)“之”,到……去;“涂”通“途”,路;“巾弊布”,戴着破头巾(的人);“衣衰”,穿着丧服(的人)。
参考译文:
人的生存死亡灾祸幸福,关键全在自己,圣人十分注意警诫自己,对容易忽略的事恭敬谨慎。大臣不受信用会亡国,亲小人近谗臣会亡国,兴办各种事情不合时宜会亡国,役使民力不节制会亡国,刑罚不适当会亡国,在国内失去民心会亡国,在外轻侮大国会亡国。嗜好和欲望使品行亏损,坏话奉承话会搅乱正直的心,众人的言语可以使自己的主意改变,忧患从所忽略的地方发生,灾祸从细微处引起。不警诫、不思考,而能保存自身、保全国家,也是很难啊。
大凡把握自身,一定要慎重对待五种根本大事:一是温柔而仁慈,二是忠实而诚信,三是富贵不能傲慢待人,四是谦恭而礼敬,五是宽厚而恬静。《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如面临深渊,如踏上薄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先前在殷王高宗武丁的时候,先王的道德缺失,刑法废弛,桑秧、构苗一起生长在朝廷中,到第七天就有一抱粗。卜人占卜这件事说:“桑树、构树是野外植物,野外植物生长在朝廷中,想来该是商朝要灭亡了吧!”武丁十分害怕,便小心谨慎地修养品德,追忆先王的政治,恢复被灭亡的诸侯国,让绝祀的卿大夫有继嗣,举用隐逸的贤士,宣示养老的办法。三年之后,远方的国君通过辗转翻译遣使朝拜的就有六个国家。
齐顷公是齐桓公的孙子,国土广阔,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国家富有,又继承了霸主的余威,骄横乖戾怠惰傲慢,从不肯外出与诸侯会盟。晋、鲁、卫、曹四国结成联盟,与齐国在鞍地会战,大败齐国军队,擒获齐顷公。
鲁哀侯抛弃国家而逃亡到齐国,齐侯问他:“您为何这样年轻却这么早就抛弃了国家?”鲁哀侯说:“我当初做太子的时候,有很多人劝谏我,我接受了却没有采用;有很多人爱戴我,我也爱护他们,但不亲近他们,这样就在宫内什么也听不到,在宫外也无人辅佐我。这好像是秋天的蓬草,根已经坏了只是枝叶很美,秋风一起,就将要被连根拔起了。”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