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9-01 阅读:()
11.(3分)C(古代也有立生祠的现象,即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文中,也是亳州百姓为朱光庭立生祠。)
12.(3分)D(“在潞,以邻境荒歉,流民至者相踵”,是说潞州邻境发生灾荒,朱公救助邻境而来的流民。A项根据“邑有牧地……得减万余石”“公不笞一人,而输有时足”,可以判断本项正确。B项根据“公自以遇圣之知……多见施行”可以判断本项正确。C项根据“公天性纯孝……虚己常若不足”,可以判断本项正确。)
13.(8分)(1)恰逢那年春天寒冷,朱公上书请求撤销宴会,用恭敬的态度面对上天的惩戒。(会,适逢;罢燕,取消宴会;戒,告诫、惩戒;各1分。句意1分。)
(2)一天,给饥荒者分发食物到晚上,自己都没时间吃饭,于是患病,但仍然勉强起来办公。(食(饥者),发放食物;强,勉强;视事,办公:各1分。句意1分。)
14.(3分)肃公韩献推荐由朱光庭负责修建。(1分)朱光庭很圆满地按时完成,以至于洛阳人都没感到有这个大的徭役。(2分)
【参考译文】
朱公叫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是太尉的长子。朱光庭年幼好学,十岁时就能够写文章,吟诗能够出警句。祖父拍着他的背说:“光大我家门楣的,一定是你。”得到因为父辈有功而让儿子任职的恩遇,但推辞了,把这个机会给了弟弟;祖父更加看重他。嘉祐二年,考中了进士,调任万年县任主簿。几次代理管理县里事务,县里人称他是“明镜”。担任修武县的县令。县里公家的牧场,被有的老百姓侵占冒领甚至转手交易,他都建立征税的簿册。朝廷派遣使者查实田地亩数加征租税,总共有粮食四万多石。朱公据理力争,得以减少一万多石。修武县被废弃降为镇,当地百姓认为不合适,朱公力争但不能改变。察访的官员准备上奏留下朱公统领修武镇,朱公推辞了,后改任垣曲县的县令。其他县收取青苗钱,都是采取严肃督查收取的办法。朱公没有鞭打一个人,但收取的钱都是按时足额完成。朱公自认为得到圣主的知遇之恩,日夜尽力,知无不言。当时提拔或者罢黜大臣,对于有益或者有害的政事,朱公都勤勉努力,竭诚开导,并且他的很多意见都得以施行。拜官为右谏议大夫,赐三品官服。上书请求下诏书让给皇上讲解经史的官员到正殿以外的别殿集中,向他们咨询治理的方法。这一年干旱,提出救灾的十项措施。提拔为给事中。有诏书说“皇上将幸临后花园,赏花、钓鱼、设宴招待群臣”。恰逢那年春天寒冷,朱公上书请求撤销宴会,用恭敬的态度面对上天的惩戒。那一年夏天出现了日食,朱公上疏提出要积善行德以回应上天的变化。宋神宗要修建陵墓,肃公韩献为洛阳太守,上奏请朱公主管修建宋神宗陵墓的事情;各项事情都按时完成,但洛阳人都没感到有大的徭役。朱公天性纯真孝顺,为父亲守丧的时候,在坟墓边上盖简陋的房屋住了三年。事奉叔父尽其孝道,用友爱之道教诲各位弟弟,家族里上上下下都敦厚和睦,没有非议。为人端庄忠厚方正稳重,看上去让人生畏,靠近了却感到他的谦逊恭敬,谦虚的胸怀,好像深广的山谷一样永不满足。修养自身管理家庭,担任官职立于朝廷,与朋友交往,全都诚心诚意。任亳州太守,亳州人怀念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祠堂。亳州大饥荒,朱公开仓赈济百姓,根据人口发放粮食,五个月才停止,老百姓没有面露饥色。任潞州太守时,因为邻近地域出现饥荒歉收,流浪的百姓摩肩接踵地来到潞州。朱公慰劳前来的流民使他们安定下来,每天都准备食物给他们吃。一天,给饥荒者分发食物到晚上,自己都没时间吃饭,于是患病,但仍然勉强起来办公。临终前两天,亲自祈祷求雨,跪拜而不能起来,忧虑百姓的心,只有去世后才停止。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