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8-31 阅读:()
“虽有贤者”,“贤者”是句子的主语,为了表示强调,可以在“贤者”后断开,且“而无以接之”中“而”表示句间转折,应在“而”前断开,排除AB;
“忠”为“尽”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且“奚……哉”是固定句式,中间不断开,排除D。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弹奏;一种乐器。句意:伯牙子弹琴/乘醉听吹箫击鼓。
B.“含义相同”错。“善”,好/向往、追求。句意:弹得太好了/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
C.正确。
D.正确。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拔去大树”错。文中“拔树”是“拔去车上树立的标志”的意思。据前文“削迹”一词也可推知“拔去大树”于理不合。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亡”,逃亡;“从”,追随;“贵”,重视、看重。
(2)“取”,取用;“卑官”,给卑微的官职;“安”,怎么。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良马不会自己到达千里之远,是要等待伯乐的赏识后才能到达千里,告诉我们要发现人才。
“吾唯不能用子韦,故至于亡;今吾之得复也,尚是子韦之遗德余教也,吾故贵之”,我正是因为不能重用子韦,才导致逃亡;现在我再次回来,尚且是因为子韦教导我的原因,所以我看重他,说明要尊重人才。
“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范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任用他们,最终导致自身灭亡,说明要任用人才。
“张急者,良材也;调下者,官卑也。取夫良材而卑官之,安能无悲乎”,琴弦紧,象征是良材;调子低沉,象征着官职卑微。取用良材却给他卑微的官职,怎能不悲哀呢?说明要重用人才。
参考译文:
(一)
伯牙子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会自己到达千里之远是要等待伯乐的赏识后才能到达千里。
(二)
楚国公子十五岁时就做楚国的国相,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前往观看他是如何处理政事的。使者返回后,对孔子说:“(他的)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位老人。”孔子说:“合二十五人的智慧来治理天下,比汤、武还要明智;合二十五人的力量,力量大于彭祖。以此来治理天下,他的蔽塞鄙陋可以免除了啊!”
(三)
宋司城子罕看重子韦,与他共食同衣,司城子罕逃亡,子韦没有追随;子罕返回后,又召见子韦并看重他。身边侍候的人说:“您对他很是善待,您逃亡的时候他没有跟从,您回来之后还看重他,您难道对那些忠臣不愧疚吗?”子罕说:“我正是因为不能重用子韦,才导致逃亡;现在我再次回来,尚且是因为子韦教导我的原因,所以我看重他。况且我逃亡,我的臣子消除车辙的痕迹拔去车上树立的标志来跟从我,哪里对我的逃亡有好处呢?”
(四)
应侯与贾午子同坐,听到他弹琴的声音,应侯说:“你今天的琴声怎么如此悲切呢?”贾午子说:“那琴弦紧曲调又低沉,所以使人感到悲哀了。琴弦紧,象征是良材;调子低沉,象征着官职卑微。取用良材却给他卑微的官职,怎能不悲哀呢?”应侯说:“讲得好啊!”
(五)
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不贤的人。”子路说:“范氏、中行氏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不贤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范氏、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的人知道他轻视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的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