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8-31 阅读:()
(一)
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二)
荆公子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国免矣乎!”
(三)
宋司城子罕之贵子韦也,入与共食,出与同衣;司城子罕亡,子韦不从;子罕来,复召子韦而贵之。左右曰:“君之善子韦也,君亡不从,来又复贵之,君独不愧于君之忠臣乎?”子罕曰:“吾唯不能用子韦,故至于亡;今吾之得复也,尚是子韦之遗德余教也,吾故贵之。且我之亡也,吾臣之削迹拔树以从我者,奚益于吾亡哉?”
(四)
应侯与贾午子坐,闻其鼓琴之声,应侯曰:“今日之琴,一何悲也?”贾午子曰:“夫张急调下,故使人悲耳。张急者,良材也;调下者,官卑也。取夫良材而卑官之,安能无悲乎?”应侯曰:“善哉!”
(五)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说苑·尊贤》)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B.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C.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D.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伯牙子鼓琴”与“乘醉听箫鼓”(《望海潮》)两句中的“鼓”字含义不同。
B. “善哉乎鼓琴”与“亦余心之所善兮”(《离骚》)两句中的“善”字含义相同。
C. 俊士,周代称选取入太学的人,唐代为取士科目之一;也通称才智出众的人。
D. 应侯,春秋时应国国君,侯属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中的较高等级。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伯牙子的琴曲中,钟子期仿佛看到了巍巍的泰山与浩荡的流水,感受到了伯牙子在琴曲中寄寓的志趣,对他的琴技大加赞赏。
B. 孔子听说荆公子十五岁就做了国相,派人前去了解。他认为,荆公子借助俊士的力量与老人的智慧来治理天下,可以避免其鄙陋。
C. 面对身边人的质疑,司城子罕指出能够归来归功于子韦留下的教诲,而自己的臣下削除车迹拔去大树来追随,对自己逃亡没有益处。
D. 孔子认为,范氏、中行氏尊重贤明的人却不能任用,轻视不贤明的人又不能斥退,以致于贤明的人与不贤明的人都对其怨恨仇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城子罕亡,子韦不从;子罕来,复召子韦而贵之。
(2)取夫良材而卑官之,安能无悲乎?
14. 以上几则体现了哪些人才观?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 C
11. B
12. C
13. (1)司城子罕逃亡,子韦没有追随;子罕返回后,又召见子韦并看重他。
(2)取用良材却给他卑微的官职,怎能不悲哀呢?
14. ①发现人才;②尊重人才;③任用(使用)人才;④重用人才。
【解析】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会自己到达千里之远是要等待伯乐的赏识后才能到达千里。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