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以字文言文翻译

作者:opple 时间:2022-11-18 阅读:()

  ——清· 姚鼐《登泰山记》

  2、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3、加在句尾,表示肯定语气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战国策》

  4、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 能以。

  以字文言文翻译3

  以”字用法归纳

  “以”是古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以”的本义是“用”,作动词。例如: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春秋??晏子使楚》)中的“以”就作“用”解。“以”常和“为”连用,组成“以为”或“以……为……”结构,译为“认为”,“认为……是……”。例如: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认为)妙绝。(林嗣环《口技》)又如:孤常读书,自以为(认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古文中,也有单独的“以”字作“认为”解的,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中的“以”便解释成“认为”。“以”的应用范围广泛,表意也较复杂,下面就结合初一语文新教材(最后两例外),谈谈它的用法。

  一、作介词用。

  “以”作介词是其最常见的用法,情况也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用”、“凭”、“根据”等。例如:

  ① 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例句中“以”引出“劈”的工具“刀”,“以”译为“用”。

  ② 以我酌油知之。(欧阳修《卖油翁》)例句中“以”引出“知之”的凭借(或根据)“酌油”,可译为“凭借”。

  2、引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例如:

  ①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例句中“以”的宾语省略,可译为: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② 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译文:把他的情况告诉了富和尚。

  二、作连词用。只表顺接,不表转折。

  1、表原因,作“因为”、“由于”解。例如:

  ① 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译: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用“文”做他的谥号。

  2、表目的,作“(用)来”解。例如:

  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译: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3、表结果,作“以至”解。例如:

  ① 以至于寸。(范晔《乐羊子妻》)译:以至达到一寸。

  三、作副词用。

  相当于“己”,表示事情已经完成或结束,可译成“已经”。例如:

  ① 以啮人,无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译:(假设)已经咬了人,就没有办法治好了。

  四、作代词用。表示指代,可译作“这”、“这样”。例如:

  ① 子贡曰:“无以为也!”(《论语??子张》)译:子贡说:“不要这样做!”

  当然,“以”字的用法还有很多,限于教材篇目,不再赘述,留待读者自己理解和领悟。

  以字文言文翻译4

  以有3种用法,具体如下:

  1、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

  2、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

  3、用作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以拼音:yǐ

  释义:

  1、用;拿:~少胜多。晓之~理。赠~鲜花。

  2、依;按照:~次。~音序排列。

  3、因:何~知之?。不~人废言。

  4、表示目的:~广视听。~待时机。

  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