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9-13 阅读:()
(21)严嵩:字惟中,分宜(今属江西)人,弘治年间中进士,得到明世宗信任。他弄权纳贿,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是著名的奸臣。
(22)西顾:往西看,指为华林部李伶的演出所吸引。叹:赞叹,赞赏。
(23)命酒:叫人拿酒来。
(24)首不复东:头不再往东看,意为不愿看兴化部马伶演出。
(25)未几:没有多久。更进:继续往下演出。
(26)“盖马伶”两句:原因是马伶耻于居李伶之下,卸装逃走。易衣,这里指卸装。
(27)既去:已离开。既,表示行动完成。
(28)辄以易之:随便换人。辄,犹“即”。《汉书·吾丘寿王传》:“盗贼不辄伏辜,免脱者众。”可引申为随便。
(29)辍(chuò):停止。
(30)且三年:将近三年。
(31)故侣:旧日伴侣,指同班艺人。
(32)幸:冀也,希望。
(33)更奏:再次献演。
(34)奉:敬献。
(35)已而:不久。
(36)失声:控制不住,不觉出声。
(37)“李伶”二句:李伶顿然惊愕,不禁出声,伏地称弟子。匐匍(pú fú),伏在地上。
(38)凌出:高出,凌驾于对方之上。
(39)华林部:指华林部伶人。过:拜访。
(40)子:你,对对方的尊称。
(41)易:轻视。《左传·襄公四年》:“贵货易土。”引申为胜过。
(42)为:此是扮演的意思。至矣:像极、妙极。
(43)安从授之:从哪里学到。掩其上:盖过他。掩,盖过。《国语·晋语五》:“尔童子,而三掩人于朝。”
(44)固然:确实。
(45)即:通“则”。
(46)昆山:县名,在江苏省。顾秉谦: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为首辅,是阉党中人。
(47)俦:同类人。
(48)走:跑到。
(49)门卒:门下的差役。
(50)朝房:百官上朝前休息的地方。
(51)“察其”二句:观察其行动,聆听其言语。聆,听。
(52)罗拜:数人环列行礼。
(53)西域:古代地理名称,指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中亚一部分地方。
(54)回回:旧时对于回族及伊斯兰教徒的称呼。
(55)无所干求:没有办法得到。
(56)走事昆山:到顾秉谦处去做仆从。事,侍奉。昆山,古人习惯以籍贯指代人,这里即指顾秉谦。下句“分宜”,即指严嵩,严嵩为分宜(今江西分宜县)人。
(57)见昆山句:见到顾秉谦就好像见到了严嵩。
(58)以分宜教分宜:意即以生活中的严嵩为榜样来学演严嵩。
(59)工:精。
(60)“耻其”句:耻于自己的演技不如人家。不若,不如。
(61)尔:同“耳”,表决然语气。
【翻译】
马伶是金陵戏班子里的演员。金陵是明朝的留都,国家设置的百官还都在这里,而又处在太平盛世,人们容易寻欢作乐。那些男男女女探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脚踩脚多得数不清。戏班因技艺高超而出名的,岂止有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
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子,办了一个大堂会,广泛邀请了金陵城里的贵客文人和那些艳丽的妇人、娴静文雅的才女,这些人全都会集在一起。兴化部被安排在场子的东面,华林部安排在场子的西面。两边的场中都演出《鸣凤记》,这场戏演出的就是人们称为椒山先生的故事。等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都符合节拍,讲究音律,曲调的高低快慢,变化很多,都称得上很好。当演到两位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的情景,西面戏台扮宰相严嵩的演员,是李伶,东面戏台则是马伶。坐着的客人就看着西面的戏台赞叹,有的人还大声呼喊叫人拿酒来,有的人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面。演出继续进行不多久,东面的戏台已不能再演下去了。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妆逃走了。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立即替换他,竟然就停止演出,从此在金陵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
马伶走后将近三年又回来了,告知他昔日演戏的所有伙伴,并向那新安商人请求说:“希望今天能为我开一次宴会,再招来上次那些宾客,我愿意与华林部一起再演一次《鸣凤记》,敬献一日的欢乐。”演出开始后不久,又演到争论是否收复河套,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场演出。李伶忽然失声惊叫,匍匐上前,对着马伶自称弟子。在这一天,兴化部的名声于是大大地超过了华林部。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