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齐宣王见颜斶阅读答案与翻译-根据颜斶与齐王的对话,概括颜斶的人物形象

作者:opple 时间:2023-09-04 阅读:()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锺,万石虞。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野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必从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是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故曰:‘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榖是其贱必本与’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也,

  (选自《战国策》,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穀是其贱/必本与/

  B.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穀是其贱/必本与/

  C.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穀/是其贱必本与/

  D.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穀是其贱/必本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面,指坐北朝南之位,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理政时皆南向坐,因称居帝王之位或其他尊位为“南面”。

  B.周公旦是姬昌第四子,姓姬名旦,作《周易》,即“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中的“周公”。

  C.“寡人自取病”的“病”指忧虑、耻辱、怨恨等精神之苦,与“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病”不同。

  D.太牢,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宴会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这里指上等食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借助对白形式,将各人的个性、思想表现得栩栩如生,颜斶对齐宣王言王道兴衰,归因于统治者“得士”和“失士”之策略。

  B.颜斶引用《易传》得出结论:无真才却慕名位者必致削弱,无德行却望获福者必致穷困,无功勋却受俸禄者必致羞辱,灾祸必紧随。

  C.尧舜禹禅位、成王重用周公,后代都褒奖他们是圣明君主,以史为证,阐明了“士贵于王”的道理。

  D.颜斶以太璞自比,表明无意为官,希望回乡,把有晚饭吃当作吃肉,把悠闲散步当作乘车,把不犯王法当作富贵。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