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帝西都洛阳。夏,五月,兵皆罢归家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汉纪三》

作者:opple 时间:2023-09-04 阅读:()

  帝西都洛阳。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辩告勿笞辱军吏卒;爵及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已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

  帝置酒洛阳南官,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硃家。硃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言于上,如硃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

  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脱輓辂,衣羊裘,因齐人虞将军求见上。上召见,问之。娄敬曰:“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渑,倍河,乡伊、洛,其固亦足恃也。”上问张良。良曰:“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娄敬说是也。”上即日车驾西,都长安。拜娄敬为郎中,号曰奉春君,赐姓刘氏。

  (摘编自《资治通鉴·汉纪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军吏卒

  B.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军吏卒

  C.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军吏卒

  D.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军吏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最想着内容的解说不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意思是登记,文中指登记户籍,与《鸿门宴》中“籍吏民”的“籍”意思相同。

  B.北,指北方,胡人生活区域,《过秦论》中的“追亡逐北”也指追击胡人。

  C.山东,这里指崤山以东,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有所不同。

  D.委输,转运物资。这里指漕运,渭水通黄河,有遭运便利,可保障物资输送。

  12.下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邦登基之初以洛阳为都,且颁布了一系列安定天下的政策,宴饮时追问群臣成败之由,高起等人认为是能够与功臣共利,不嫉贤妒能。

  B.季布在项羽手下为将时,多次用言语羞辱刘邦,后自己卖身为奴,隐匿民间;朱家仗义执言,被滕公转送刘邦,刘邦赦免了季布,任为郎中。

  C.娄敬凭借乡亲虞将军见到刘邦,他极力建议改都长安,并用与人争斗时要扼住喉咙、按住脊背说明长安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后被刘邦采纳。

  D.群臣以东有成皋,西有崤、渑等地利条件陈述建都洛阳可行,而张良从地利、物资保障和应对变乱等角度阐述理由,倾向于定都长安更打动刘邦。

  13.范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

  (2)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14.朱家见滕公为季布辩说,采用了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0.【答案】A 原文断句为:“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军吏卒。”“不书名数”概括的是“相聚保山泽”者户籍没有登记,如在“相聚”后断开,则可能误读为仅“保山泽”者“不书名数”,而“相聚”者结果不明。“各归”后断句,则缺少宾语,而且“复故爵、田宅”的主语应该是朝廷。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