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

作者:opple 时间:2023-09-04 阅读:()

  ②我听音乐还没空闲,(哪有时间)听什么谏言呢?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晋平公喜好音乐,在国内多收赋税,却不修整城邑,还说:“有敢进谏的人处死罪。”有一个名叫咎犯的人,拜见守宫门的大夫说:“我听说君主喜好音乐,因此以乐技求见。”

  “晋平公好乐”,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多其赋敛”,“多”是“多收”,为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臣闻主君好乐”,“主君”为兼语,作“闻”的宾语,“好乐”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

  A.正确。恶:厌恶,讨厌。句意:我讨厌做臣子的屡次劝谏他的国君。/死亡是我讨厌的。

  B.正确。爱:吝惜;/爱惜,爱护。句意:吝惜死亡(爱惜自己的生命)而不劝诫他的国君。/贤明聪慧而又宽宏厚道、爱惜人民。

  C.正确。善:善于。句意:我不会奏乐,我善于说隐语。/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D.“含义和用法不同”错误。两句中“衣”字含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穿上”。句意:大王宫殿的梁柱都披上了锦绣。/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

  1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

  D.“利用自己擅长乐技的优点接近晋平公”说法错误,从文中“臣不能为乐,臣善隐”可知,说自己擅长乐技只是借口。

  1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说”,通“悦”,高兴;“中道”,半路;“内”,通“纳”,接纳。

  (2)“钟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听音乐;“暇”,空闲;“何谏之听”,宾语前置句。

  参考译文:

  齐景公在海上游玩,乐此不倦,六个月不回国,他命令左右的人说:“有敢先说回国的,处死不赦。”颜烛趋上前劝谏说:“君王您喜欢治理海上,不喜欢治理国内,所以六个月不回去,那国内倘若另有治理国政的人,您将怎么能够在这海上游乐呢?”齐景公拿起长戟就要砍杀他。颜烛趋上前,整理好衣服等着他砍,并说:“君王为什么不砍呢?从前有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君王的贤明,不像这两个君主,我的才能,也不像这两个臣子;君王为何不砍呢?拿我来摆在这两个臣子之后成为第三人,不也可以吗?”齐景公高兴了,于是回国去,在半路上听说都城中有人阴谋策划不接纳他回国。

  楚庄王继位为国君后,三年不理朝政,还在国内下令说:“我讨厌做臣子的屡次劝谏他的国君。现在我拥有国家,建立政权,有来进谏的人就处死罪,决不赦免。”苏从说:“接受了君王很高的爵位,吃了君王优厚的俸禄,爱惜自己的生命而不劝诫他的国君,就不是忠臣。”于是他入宫进谏。楚庄王站立在钟鼓之间,左手伏着吴女,右手抱着越姬说:“我听音乐还没空闲,(哪有时间)听什么谏言呢?”苏从说:“我听说,好走正道的人资助多,好享乐的人沉迷不悟的多;好走正道的人粮食多,好享乐的人败亡的多。楚国灭亡的日子快到了,我冒死罪来告诉大王。”楚王说:“讲得好。”于是左手拉着苏从的手,右手抽出藏在袖子中护身的短刀,割断吊挂钟鼓的绳子,第二天拜苏从为国相。

  晋平公喜好音乐,在国内多收赋税,却不修整城邑,还说:“有敢进谏的人处死罪。”有一个名叫咎犯的人,拜见守宫门的大夫说:“我听说君主喜好音乐,因此以乐技求见。”守门大夫入宫告诉晋平公说:“有个晋国人叫咎犯的,想要以乐技求见大王。”晋平公说:“接待他。”咎犯进宫后,晋平公让他坐在宫殿上,然后摆出钟磬竽瑟等乐器。坐了一会,晋平公说:“请客人奏乐。”咎犯回答说:“我不会奏乐,我善于说隐语。”晋平公召集十二个会说隐语的人。咎犯说:“我愿冒死侍奉大王。”晋平公说:“好吧。”咎犯伸出他的左臂,并伸出五指,晋平公向隐官问道:“猜猜这是什么意思?”隐官们都说:“不知道。”晋平公说:“回到自己座位上去。”咎犯就一根根伸出他的手指说:“这一说的是,大王所游玩之处雕龙画凤,城邑却得不到修整;这二说的是,大王宫殿的梁柱都披上了锦绣,读书人和百姓却连粗布短衣也没有;这三说的是,玩杂耍的矮头美酒喝不完,勇士们却在忍受饥渴:这四说的是,百姓面带饥容,大王的马却享有粮俸;这五说的是,身边的大臣不敢进谏,远方的臣子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晋平公说:“讲得好。”于是撤去钟鼓,废除声乐,便同咎犯一道治理国政。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