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9-04 阅读:()
答
10.B(“步”与“玉趾”之间是动宾关系,意为“迈开脚步”,中间不可断开,因此应在“犹步”前断开,可排除AC两项;“愿有赐于寡人”意为“希望对我有所赐教”,语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因此应在“愿”前断开,可排除A、D两项。)
11.B(两个“审”字含义相同,都是“知道”的意思;A.两个“恒”字的意思都是“常常”,正确;C.两个“贤”字的意思都是“贤良”,正确;D.第一个“果”的意思是“果然”,第二个“果”的意思是“充盈,饱足”。)
12.A(“就召见成孙弋请他解除疑惑”曲解文意,文本一中说的是成孙弋觐见时,鲁穆公趁机向求教,而非主动召见他。)
13.(1)为了道义而远离俸禄爵位,(如果)不是子思,怎么会听说这种事呢。(关键词“义”“禄爵”“恶”各1分,句大意1分)
(2)您说历代有功勋的旧臣的儿子没有全都给他安排官职,那么我所说的有贤能之才却没有被任用果然真实啊。(关键词“官”“见”“信”各1分,句子意1分)
14.子思对鲁穆公进言是教其如何识别忠臣,(1分)对卫国国君进言时则希望他治理国家要重用真正的贤才。(1分)这表现出子思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劝谏的负责态度。(1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
鲁穆公向子思问道:“怎样才能称作忠臣 ”子思说:“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可以称作忠臣。”鲁穆公(闻言)不高兴,向子思作揖后就让他退下了。成孙弋觐见。鲁穆公说:“刚才我向子思问忠臣的事,子思说:‘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可以称作忠臣。’我对此感到困惑,还没有想明白。”成孙弋说:“噫,这话说得好呀!因为君主而失去生命的人,曾经是有的。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还未有过。因为君主而失去生命的人,效忠的是俸禄和爵位。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是远离俸禄爵位的。为了道义而远离俸禄爵位,(如果)不是子思,我怎么会听说这种事呢。”
文本二:
子思从齐国返回卫国,卫国国君到子思的住处问他说:“先生是鲁国士人,但不认为卫国面积狭小,仍然亲自前来安慰恤问,希望对我有所赐教。”子思说:“我寄居在这里,辱没您的威严,您多次光临寒舍,那是莫大的荣幸啊。想想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报答您的,只荐举贤才罢了。”卫国国君说:“(得到)贤才本来就是我所希望的。”子思说:“不知道您想要怎么任用贤才 ”卫君说:“一定用他们来治理国政。”子思说:“您做不到。”卫君问:“为什么 ”子思回答说:“卫国并非没有贤能的人士,您却没有良好的国政,这是贤能人才没有被任用的缘故啊。”卫君说:“即使这样,(仍)希望听听先生所认为的贤才(应该怎样任用)。”子思回答说:“您将要根据名声取用士人呢,还是根据实际能力取用士人呢 ”卫君说:“肯定根据实际能力。”子思说:“卫国的东部边境有个叫李音的人,他贤能且有实际能力。”卫君问:“他的祖辈是做什么的 ”子思回答说:“世代都是农民。”卫君就呵呵大笑说:“我不喜欢农民,农民的儿子,没地方任用他们。况且历代有功勋的旧臣的儿子,(也)没能全都给他们安排官职。”子思说:“我举荐李音,是举荐他的贤能。周公是大圣人,康叔是大贤人,现在鲁国、卫国的国君不一定都像他们的祖辈一样圣贤,李音的祖辈虽然善于务农,但是李音也未必与他的祖辈一样。您说历代有功勋的旧臣的儿子没有全都给他们安排官职,那么我所说的有贤能之才却没有被任用,果然真实啊。我问您,本来就是怀疑您取用士人不是根据实际能力。现在您不问李音为什么能成为贤能之才,却听说他祖辈世代都是农民,就嘲笑并且不接受他,那么您取用士人果真是相信名声却不凭借实际才能啊。”卫君理亏而无言以对。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