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9-04 阅读:()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于是皇帝乘坐辇车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仪式而惊惧肃敬的。等到仪式完毕,再摆设酒宴。
“传警”作“百官”的谓语,后面断开;“引”的主语为“百官”,此处省略,前面断开,排除AD。
“振恐肃敬”并列短语,作“自诸侯王以下”的谓语,后面断开,排除C。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第一句中为“渐渐”,第二句中为“更加”,两者含义不同。句意:叔孙通知道皇帝渐渐讨厌这类事。/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B.第一句为“介词,和,跟”,第二句为“动词,赞成、赞许”,两者含义不同。句意:我愿意略用古代礼节和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我赞同曾皙的理想啊。
C.“含义相同”错误,第一句为“动词,做,制定”,第二句为“介词,被”,两者含义不同。句意:考虑我能够做得到的去制定。/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D.两句中的“鄙”都是“见识浅陋”的意思。句意:你们真是见识浅陋的儒生啊。/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高祖视察后觉得不错,对他大加奖赏”错误,原文为“乃令群臣习肄”,是“高祖视察后觉得不错”然后命令群臣都来学习;“对他大加奖赏”是在长乐官建成后诸侯朝拜皇帝典礼以后。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及”,等;“从”,跟随,投奔;第一个“之”,到,第二个“之”,代词,他;“败于定陶”,状语后置。
②“事”,侍奉;“且”,将近;“面谀”,当面阿谀奉承。
参考译文:
叔孙通是薛县人。等项梁到了薛县,叔孙通便投奔了他。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叔孙通就跟随了楚怀王。怀王被项羽奉为义帝,迁往长沙去了,叔孙通便留下奉事项羽。汉高帝二年,汉王刘邦带领五个诸候王攻进彭城,叔孙通就投降了汉王。汉王战败西去,叔孙通于是最终投靠了汉王。
汉高帝五年,天下已经统一,诸侯们在定陶共同尊推汉王为皇帝。当时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头疼。叔孙通知道皇帝渐渐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高帝说:“只怕会像过去那样的烦琐难行吧?”叔孙通说:“我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皇帝说:“可以试着办一下,但要让它容易通晓,考虑我能够做得到的。”
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了鲁地儒生三十多人。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愿走,说:“您侍奉了将近十位主上,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取得亲近、显贵的。我们不忍心替您办这种事。您办的事不合古法,我们不走。您还是去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见识浅陋的儒生啊,一点也不懂时世的变化。”
叔孙通就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帝可以试来视察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汉高帝七年,长乐官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那礼仪是:先在天刚亮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候群臣、文武百官依次进入殿门,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和宫廷侍卫军士,摆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谒者传呼“小步快走”。于是所有官员各入其位,大殿下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之多。凡是功臣、列侯、各级将军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