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

作者:opple 时间:2023-09-01 阅读:()

  句意:在这个时候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将他们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

  “选车得千三百乘”与“选骑得万三千匹”结构一致,故“选车得千三百乘”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习战”是“悉勒”的宾语,应在“习战”后断开,排除A。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D.“东胡却千余里”中的“却”是动词,“退却”的意思。句意:东胡退却了一千多里。“李牧连却之”的“却”属使动用法,是“使……退却”的意思。句意:李牧连续让他们退却。两个“却”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在获得武遂、方城两个地方之后,李牧和手下约定”错误,根据原文“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匈奴即人盗,急人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可知,李牧和手下约定的时间是在代、雁门的时候,并不是在获得武遂、方城两个地方之后。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便宜”,根据实际需要;“市租”,城市的税收;“费”,费用。

  (2)“日”,每天;“用”,被使用;“愿”,希望。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可知,养精蓄锐,准备充分。

  ②由原文“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匈奴皆以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可知,示敌以弱,麻痹敌人。

  ③由原文“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之”可知,善于作战,大败敌军。

  参考译文:

  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李牧率军攻打燕国,攻下了武遂、方城。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曾经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慰劳士兵;指挥士兵练习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多派出侦察人员,制订规章说:“如果匈奴侵入边境来抢掠,我军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一律处斩!”每次匈奴入侵,李牧的军队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出来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匈奴都认为李牧胆小,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赵王责备李牧,李牧和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让人替代他的职务。一年多的时间里,新将领多次领兵出战,都是失利,有很多伤亡,损失,边境的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赵王再次请李牧,李牧称自己有病闭门不出。赵王强迫他出任边将,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允许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每天都得到奖赏却不被叫去打仗,他们都希望能与匈奴一战。在这个时候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将他们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十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布下大量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夹击匈奴,大败匈奴。单于逃跑,十多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在这之前,天下习于礼教的诸侯国有七个,而其中三国的边境是戎狄:秦国陇西有绵诸、鲲戎、翟之戎,岐、梁、泾,漆的北面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赵国的北面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他们)各自分散居住在溪谷,各自有自己的君主,往往聚集居住的有一百多人,然而却不能相互融为一体。秦昭王时,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在甘泉杀死他,于是发兵讨伐义渠,并消灭了它;并开始在陇西,北地、上郡修建长城来抵抗胡人。赵武灵王在北面打败林胡、楼烦,修建长城。后来燕国的将领秦开被作为人质送到胡人那里,胡人十分信任他;(秦开)回来,袭击打败了东胡,东胡退兵一千多里。燕国也修建了长城,从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郡来抗拒胡人。到了战国末期,匈奴开始强大。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