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阅读答案

作者:opple 时间:2023-09-01 阅读:()

  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周道既衰,坏于幽、厉【1】,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二百余年而孔子兴。以圣德遭季世,知言之不用而道不行,于是应聘诸侯,以答礼行义。西入周,南至楚,畏匡,厄陈。干七十余君。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究观古今篇籍,乃称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于是叙书则断尧典,称乐则法韶舞,论诗则首周南。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仲尼既没,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卿相师傅,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吴起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黜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犹弗废。至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陈涉之王也,鲁诸儒持孔氏礼器往,归之。于是孔甲为涉博士,卒与俱死。陈涉起匹夫,驱谪戍,以立号,不满岁而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搢绅先生负礼器往委质为臣者【2】,何也?以秦禁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及高皇帝诛项籍,引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遗化好学之国哉?于是诸儒始得修其经学,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叔孙通作汉礼仪,因为奉常;诸弟子共定者,咸为选首;然后喟然叹兴于学。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遑庠序之事也。孝惠、高后时,公卿皆武力功臣。孝文时颇登用,然孝文本好刑名之言【3】。及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术【4】,故诸博士未有进者。及窦太后崩,武安君田蚡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

  (取材于《汉书· 儒林传》)

  注释:【1】幽、厉:周幽王、周厉王。【2】委质:归附。【3】黄老:黄帝与老子,这里指道家。【4】刑名:名与实,

  特指战国时主张循名责实的学派。刑,通“形”。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称乐则法韶舞 法:使……为法则

  B.子贡终于齐 终: 生命终结,去世

  C.其事至微浅 至:极,最

  D.延文学儒者以百数 延:招请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雅、颂各得其所 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B.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风乎舞雩

  C.知我者其天乎 其皆出于此乎

  D.因为奉常 不如因善遇之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圣德遭季世

  孔子拥有至高无上的道德,却遭逢衰败的时代

  B.以学显于当世

  孟子、荀子等人在当时凭所持学说而声名显扬

  C.亦未遑庠序之事也

  叔孙通没有时间顾及兴办学校的事情

  D.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

  天下学士自然而然地向往并钻研儒学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周幽王、周厉王统治时期,六艺之学没能得到推崇。

  B.孔子的好学精神是他能够将儒学发扬光大的重要原因。

  C.吴起能够成为君王的老师,体现了儒者的影响力之大。

  D.鲁国儒士愿意归附陈涉的原因是他出身卑微却能称王。

  10.请简述孔子之后儒学的发展变化。(6分)

  答

  6. A(3分)

  【解析:法:意动,以……为法则】

  7. C(3分)

  【解析: C项,表推测,大概,副词;A项,适当的位置,名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

  词性词组,指代事情,代词;B项,用于形容词后,助词/相当于“于”,在,介词;

  D.凭借,介词/趁着,介词。】

  8.C(3分)

  【解析:此句意为,汉高祖没有时间顾及兴办学校的事情。】

  9.D(3分)

  【鲁国儒士愿意归附陈涉的原因是要发泄秦朝禁绝儒业引发的积压已久的怨愤。】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