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9-01 阅读:()
“清谨俭素”均作“卢怀慎”的谓语,意为卢怀慎清廉谨慎节俭朴素,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随散”的宾语为“亲旧”,“妻子”为“不免饥寒”的主语,“亲旧”后面需要断开,排除A。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战国时”错误。管晏皆为春秋时齐国的贤相,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晏婴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想授予他们官职,姚崇为此万分感激,但他坚决推辞不肯接受”错误,文中皇帝的询问是想确认魏知古上报姚崇儿子向他求取请托的事是否属实,姚崇感激的是皇上不治儿子的罪,坚决请求皇上不要斥逐魏知古。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苟”,如果;“逐”,斥逐;“为私”,偏袒,偏护;“政”,德政。
(2)“委”,委托,委派;“坐镇”,驻于一地,亲临督促工作等;“耳”,罢了。
参考译文:
黄门监魏知古,本是小吏出身,凭借着姚崇的引荐,后来得以与姚崇同朝为相。姚崇内心里有些轻视他,因此让他代理吏部尚书职务,主持东都洛阳的授选官吏的事务,另外委派吏部尚书宋璟在门下省负责审定吏部、兵部拟定的六品以下职事官;魏知古因此对姚崇心生不满。姚崇的两个儿子在分设于东都洛阳的中央官署任职,倚仗其父对魏知古有恩,大肆揽权,为他人私下向魏知古求官;魏知古回到长安后,把这些事全都告诉了皇帝(唐玄宗)。过了几天,皇帝漫不经心地向姚崇问道:“您的儿子才干品性怎么样?现在担任什么官职啊?”姚崇揣摸到了皇帝的心思,便回答说:“臣有三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在东都任职,他们为人欲望很大,行为也很不检点;现在他们一定是有事私下嘱托魏知古,只不过是臣没有来得及去询问他们而已。”皇帝原先以为姚崇一定会为他的儿子隐瞒,在听了他的这番回答之后,高兴地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姚崇回答说:“在魏知古地位卑微之时,臣曾经多方关照他。臣的儿子非常愚鲁,认为魏知古一定会感激臣的恩德,容忍他们为非作歹,所以才敢于向他请托干求。”皇帝因此认为姚崇公正无私,而看不起魏知古的忘恩负义,想要罢黜他的职务。姚崇坚决地请求玄宗不要这样做,他说:“此事乃是臣的两个儿子有罪,破坏了陛下的法度,陛下赦免他们的罪过,臣已经是感到万幸了;如果由于臣的缘故而斥逐魏知古,天下的人一定会认为陛下是在偏袒臣,这样会累及圣上的德政。”皇帝沉吟了很久才答应了他的请求。辛亥(二十五日),魏知古被免去相职,改任工部尚书。春季,正月,癸卯(二十日),皇帝任命卢怀慎为检校吏部尚书兼黄门监。卢怀慎为官清廉谨慎,生活节俭朴素,从不谋求资财产业,虽然做了卿相的高官,所得到的俸禄和赏赐随时分送亲朋故旧,结果他自己的妻子儿女的生活不能免于饥寒,他所住的房子竟难以遮风挡雨。姚崇死了一个儿子,请了十几天的假,使得应当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皇帝谢罪。皇帝对他说:“我把天下的事委托给姚崇,让你安坐于风雅之士和流俗之人中以德威服人罢了。”姚崇假满复出之后,只用了一会儿工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脸上颇有得意之色,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说:“我做宰相,可以与历史上哪些宰相相比 ”齐浣没有回答。姚崇继续问道:“我与管仲、晏婴相比有无差别 ”齐浣回答说:“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施行于后世,尚且能做到终身实施。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 ”齐浣回答说:“您可以说是一位匡救时下的宰相。”姚崇听后十分高兴,扔下手中的笔说:“一位匡救时下的宰相,难道就很容易找到吗!”姚崇自己没有住宅,寓居在罔极寺中,因身患疟疾向皇帝请假。皇帝屡次派使者询问他的日常饮食起居状况,每日竟达数十次之多。源乾曜上奏言事时,每当他的回答符合皇帝的旨意,皇帝总是说:“这一定是姚崇的主意。”如果有时的回答不符合皇帝的旨意,皇帝就说:“你为什么不事先与姚崇商量一下呢!”源乾曜也常常向皇帝道歉,承认确实是如此。朝中一有大事,皇帝就要让源乾曜到罔极寺询问姚崇的意见。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