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8-31 阅读:()
【解答】
(1)“威”是“仪”的定语,两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C;“卒”是“最终”的意思,作“成”的状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句子翻译为:所以在百姓农闲时讲习武事,以训练整肃的军容;三年练兵,以辨别等级位次。因此越王勾践见到青蛙凭轼致礼,终于成就霸业。徐偃王放弃武备,最终国家灭亡。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越王加强武备,徐偃王忘记战备。
(2)D.错误。但忽略战备则百姓懈怠。殆:形容词,懈怠/大概有神灵保佑。殆:副词,表推测,大概。两句中的“殆”字含义不同。
(3)A.“唐太宗统率六军与突厥隔河对峙”错误,根据原文“遂单马而进,隔津与语,颉利莫能测……由是大惧,请盟而退”可知,是唐太宗单骑独出,以显示对突厥军队的蔑视,不久六军才相继而至。
(4)①克日:定下日期;咸:全,都;以:用。句子翻译为:定下日期将被安葬,高昌的国民将全都聚集在一起,用两千骑兵去偷袭他们,能够全部擒获。
②万乘:陛下,皇帝,皇上;翻:反而,却;为所:被。句子翻译为:况且高丽是边远小国,不值得劳烦陛下亲自征讨。如果能够取胜,不足以显示威武;倘若不能取胜,反而被人耻笑。
参考译文:
武德九年冬天,突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率领二十万士兵,直达渭水便桥以北。唐太宗说:“颉利听说我国最近有内乱,又听说我刚刚继位,所以率领他们的军队直逼长安城下,以为我不敢抵抗他们。我如果关闭城门自守,他们必定发兵大肆劫掠。局势是强是弱,在于今日的决策。我将单独出城,来表示对他们的轻视,并且显示我们军队的气象,让他们知道一定会交战。事情出乎他们的意料,背离他们原本的计划,制服匈奴,在此一举了。”于是一人骑马前进,隔河对他们喊话,颉利摸不清虚实。不久大唐六军相继到达,颉利看到大唐兵力如此强盛,因此异常惊恐,请求订立盟约,随后退军。
贞观十四年,兵部尚书侯君集讨伐高昌,等到军队驻扎在柳谷,侦查骑兵说:“高昌王麹文泰死了,定下日期将被安葬,高昌的国民将全都聚集在一起,用两千骑兵去偷袭他们,能够全部擒获。”副将薛万均、姜行本都赞同他的计策。侯君集说:“皇上因为高昌骄傲轻慢,所以派我加以讨伐。竟然打算去墓地偷袭那些参加葬礼的人,不足以表现大唐的威武,这不能显示我们是讨伐罪人的正义之师。”于是按兵不动,等他们葬礼结束,然后出兵征讨,于是平定了高昌。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将亲自征讨高丽,尉迟敬德上奏说:“陛下如果亲征辽东,皇太子又在定州监国,东西二京是国库所在地,虽然有人把守,但终归兵力空虚,辽东路途遥远,恐怕会出现像隋炀帝亲征高丽时杨玄感趁机起兵围攻东都一样的变故。况且高丽是边远小国,不值得劳烦陛下亲自征讨。如果能够取胜,不足以显示威武;倘若不能取胜,反而被人耻笑。我请求陛下委派良将去征讨,自然能够随时将他们灭掉。”虽然唐太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是有识之士认为他的建议是正确的。
唐太宗在他作的《帝范》一书里写道:“武器、铠甲,是国家用于战争的器物。虽然疆域辽阔,但穷兵黩武则民生凋敝;虽然中原安定,但忽略战备则百姓懈怠。民生凋敝不是保全国家的办法,百姓懈怠也不是御敌的策略,武装既不可完全解除,又不可经常使用。所以在百姓农闲时讲习武事,以训练整肃的军容;三年练兵,以辨别等级位次。因此越王勾践见到青蛙凭轼致礼,终于成就霸业。徐偃王放弃武备,最终国家灭亡。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越王加强武备,徐偃王忘记战备。孔子说:‘让没有训练过的百姓去作战,这就叫抛弃他们。’因此要知道,加强战备是为了有利于天下,这才是用兵的作用。”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