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8-31 阅读:()
11.D(“举臣秀才”的“举”属于察举而不是征辟。)
12.C(“离开此处到京师太学去”错误。原文说的是“为修坟树,然后乃去”“后到京师”。)
13.(8分)
(1)巨卿,我在某天死了,要在某时下葬,永远回到地下。(如果)你没有忘记我,希望能赶得上(我的葬礼)!(4分。“以”“黄泉”“子未我忘”各1分,句意1分)
(2)我听说山阳郡的范巨卿是义士,可以托付身后事。我死后,只管把尸体埋在巨卿的门前。(4分。判断句和“烈士”“但”各1分,句意1分)
14.(3分)
①重信诺,践约守信;②重情义,千里奔丧;③讲义气,有义行,为不相识的朋友处理后事。
(每点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人。年轻时在太学读书,和汝南张劭结为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告假回家乡。(分别时)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来,将来拜访令尊令堂,(并且)看望你的孩子呢。”(两人)于是共同约定了(再见面的)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将要到来,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食等待范式的到来。母亲说:“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为什么如此确切地相信呢?”(元伯)回答道:“范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约定的。”到那天,范巨卿果然到了,登堂拜见元伯的父母,(接着)开怀畅饮,尽兴才离开。
范式当了郡里的功曹。后来元伯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征早晚(都去)看护他。元伯临终时,叹息说:“不能见到我生死之交的朋友,真是遗憾呀!”殷子征说:“我和君章对您如此尽心,这还不算是生死之交的朋友,(你)还想找谁呢?”元伯说:“像二位这样的,是我活着时的好友。山阳郡的范巨卿,才是(我)所说的生死之交的朋友。”不久,(元伯)就死了。范式突然梦见元伯,戴着黑色帽子,(帽上)垂着缨带,拖着鞋子急匆匆地喊:“巨卿,我在某天死了,要在某时下葬,永远回到地下。(如果)你没有忘记我,希望你能赶得上(我的葬礼)!”范式猛然醒来,悲叹流泪。(他将晚上做的梦)全部告诉太守,请求允许他前去奔丧。范式还未赶到时灵车就已经出发了,到了墓穴边,将要落棺下葬时灵柩却不肯进入墓穴。他的母亲抚摸着灵柩说:“元伯,难道(你)还有所期待吗?”于是就停下灵柩。等了一段时间,就看到有辆白马拉的素车,(有人)号哭着奔来。元伯的母亲望着说:“这一定是范巨卿啊。”巨卿到了之后,拍着灵柩说:“走吧,元伯!生死之路不同,从此永别了。”范式就手拿引棺的绳索牵引(灵柩),灵柩于是才向前(移动)。范式就留在墓地,为(元伯)修坟、树,做完这些之后才离开。
后来,范式回到京城,在太学求学。当时长沙的儒生陈平子也同在太学,和范式没有见过面。陈平子染病,将死,对他的妻子说:“我听说山阳郡的范巨卿是义士,可以托付身后事。我死后,只管把尸体埋在巨卿的门前。”就撕下(一块)白绢写信,把它送给范式。陈平子死后,他的妻子按照他的话做。这时范式刚好外出回来,看了信又看见坟墓,感伤不已,向坟墓作揖哭泣,把他当做自己的死友。于是设法护送平子的妻儿,亲自送丧到临湘。还没到四五里,(范式)就把(陈平子写的)绢信放在灵柩上,哭别后就离开了。陈平子的兄弟听说了这件事,寻找(范式),(范式)不再现身。长沙的上计掾史到京城,呈上奏章表彰范式的事迹,三府都要征召他,(范式)没有应召。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