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8-31 阅读:()
初,上之立非宰相意,故杨嗣复、李珏相继罢去,召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入朝,以德裕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德裕入谢,言于上曰:“致理之要,在于辨群臣之邪正。夫邪正二者,势不相容,正人指邪人为邪,邪人亦指正人为邪,人主辨之甚难。臣以为正人如松柏,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附他物不能自起。故正人一心事君,而邪人竞为朋党。陛下诚能慎择贤才以为宰相,有奸罔者立黜去之,常令政事皆出中书,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又曰:"先帝于大臣好为形迹,小过皆含容不言,日累月积,以至祸败。兹事大误,愿陛下以为戒!臣等有罪,陛下当面诘之。事苟无实,得以辩明;若其有实,辞理自穷。小过则容其燃改,大罪则加之诛谴,如此,君臣之际无疑间矣。”上嘉纳之。
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欲击回鹘以求功,奏称:"回鹘叛将唱没斯等侵逼塞下,吐谷浑、沙陀、党项皆世与为仇,请自出兵驱逐。”上命朝臣议之,议者皆以为唱没斯等叛可汗而来,不可受,宜如牟等所请,击之便。上以问宰相,李德裕以为:“穷鸟入怀,犹当活之。况回鹘屡建大功,今为邻国所破,部落离散,穷无所归,远依天子,无秋毫犯塞,奈何乘其困而击之!宜遣使者镇抚,运粮食以赐之,此汉宣帝所以服呼韩邪也。”陈夷行曰:"此所谓借寇兵资盗粮也,不如击之。"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乌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二》,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少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3分)
今天A德城兵才B千余C若D战E不利城F陷G必矣H不若I以恩J义抚K而安之L必M不为N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裕人谢"与"旦日不可不蛋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两句中的"谢"含义相同。
B.“陛下诚能慎择贤才以为宰相”与“虽蒙斧钺汤镌,诚能甘乐之”(《汉书·苏武传》)两句中的“诚”含义不同。
C.“有奸罔者立黜去之”与“罔民而可为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罔”含义相同。
D.“穷无所归”与“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穷”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武宗被立,并不是出于宰相杨嗣复、李珏的建议。武宗即位后,召李德裕入朝。
B.李德裕认为君子不必依赖别的器物,而邪恶的小人如果不攀附其他器物,就不能自立。
C.回鹘叛将唱没斯等侵逼塞下,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认为和回鹘世代为仇,请求出兵驱逐。
D.李德裕竭力反对出兵回鹘,他认为吐谷浑等族各有许多部落,大多只是见利起兵,并不会真的为国家尽心效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小过则容其峻改,大罪则加之诛谴,如此,君臣之际无疑间矣。(4分)
(2)宜遣使者镇抚,运粮食以赐之,此汉宣帝所以服呼韩邪也。(4分)
14.朝臣大多赞成出兵回鹘,李德裕为何竭力反对?请简要说明。(3分)
答
10.【答案】C H L
【解析】原句句读为“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天德军是晚唐重要军事机构,故“天德城兵”不能断开;第一个“若”表示假设的意思,与川来连接“战不利”的内容;第二个“若”与“不”连用,指“不如”的意思。“抚而安之”是承接的关系,不能断开。
11.B【解析】A项“德裕入谢”中的“谢”表示谢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谢”表示道歉,二者含义不同。B项“陛下诚能慎择贤才以为宰相”中的“诚”为副词,表示假设,如果,果真;“虽蒙斧钺汤镬,诚能甘乐之”(《汉书·苏武传》)中的“诚”为副词,表示的确,确实,二者含义不同。C项“有奸罔者立黜去之”中的“罔”表示欺骗,“罔民而可为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的“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二者含义不同。D项“穷尤所归”与“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穷”都是表示陷入困境,含义相同。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