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8-31 阅读:()
A.“含义相同”错误。惑:昏乱的、糊涂的;疑难问题。句意:(这是)糊涂的君主所轻忽的。/(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B.得:能够;得到。句意:国家怎么能不危险?/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
C.苦:发愁;极,很。句意:不愁治不好。/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D.女:通“汝”,你;女子,此处指“我”。句意:你怎么能看到越军侵入我的吴国?/我(作为妻子)没有什么过错。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吴伐越就可称霸中原”错误,结合原文“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得使。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道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等内容可知,伍子胥只是说不应该伐齐而应该去伐越。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者”,……的(事情);“过”,失误;“胡”,怎么。
(2)“居”,停留,此处引申为“经过、过了”;“报”,报复;“禽”,通“擒”,擒拿。
参考译文:
事情有些是可以失误的,有些是不可以失误的。而会导致自己被杀、国家被灭亡的大事,怎么能够失误呢?这是贤明的君主所重视的,糊涂的君主所轻忽的。轻忽这一点,国家怎么能不危险?自身怎么能不困厄?行于危险困厄之道,招致身死国亡,在于不能事先察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吴王夫差就是这样。伍子胥并不是事先没有察知事物的变化,但他劝谏夫差而夫差不听,所以吴国成为废墟,殃及先君阖庐。
吴王夫差要进攻齐国,伍子胥说:“不行。齐国和吴国习俗不同,言语不通,即使我们得到齐国的土地也不能居住,得到齐国的百姓也不能役使。而吴国和越国疆土毗邻,田地交错,道路相连,习俗一样,言语相通,我们得到越国的土地能够居住,得到越国的百姓能够役使。越国对于我国也是如此。吴、越两国从情势上看不能并存。越国对于吴国如同心腹之疾,即使一时没有发作,但它造成的伤害严重而且处于体内。而齐国对于吴国只是癣疥之疾,不愁治不好,再说治不好也没什么伤害。现在舍弃越国去进攻齐国,这就像担心虎患却去猎杀野猪一样,虽然可能获胜,但后患无穷。”太宰嚭说:“(伍子胥的话)不可听信。君王您的命令不能推行到中原各国,就是由于齐、晋。君王如果进攻齐国且战胜它,然后移兵,以大军压到晋国国境,晋国一定会俯首听命。这是君王一举降服两个国家啊,君王的命令一定可以在中原各国推行。”夫差认为太宰嚭说得对,不听从伍子胥的意见,而采用了太宰嚭的计谋。伍子胥说:“上天如果想要灭亡吴国的话,就会让君王打胜仗;上天如果不想灭亡吴国的话,就会让君王打不了胜仗。”夫差不听。伍子胥提起衣服,迈着大步从朝廷中走了出去,说:“唉!吴国的朝廷一定要生荆棘了!”夫差兴兵伐齐,和齐军在艾陵交战,把齐军打得大败,回来以后就要杀伍子胥。伍子胥将要死去,说:“我怎么才能留下一只眼睛看着越军入吴呢?”说完就自杀了。夫差把伍子胥的尸体投到江中冲走,把伍子胥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国都的东门,说:“你怎么能看到越军侵入我的吴国?”过了几年,越国报复吴国,攻破了吴国,灭绝了吴国的世系,夷平了吴国的宗庙,夫差本人也被擒拿。夫差临死时说:“死人如果有知的话,我在地下有什么脸面见伍子胥呢?”于是用巾盖上脸自杀了。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