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桓荣,字春卿阅读答案与翻译

作者:opple 时间:2023-08-31 阅读:()

  “精力不倦”中“精力”是主语,“不倦”是谓语,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应从“不倦”后边断开,故选N。

  故选D J N。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两个“命”都指命名。句意:宗族旁支用他的谥号来为自己家族命名姓氏。/命名为《琵琶行》。

  B.正确,引:举荐。/拿来。句意:举荐彭闳为议郎。/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

  C.“意思相同”错误。两个“被”字意思不相同。被:穿。/同“披”,披散。句意:桓荣穿着儒服。/(屈原)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面走一面吟咏。

  D.正确。邑:封地。/邑镇。句意:让他食邑五千户。/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他虽不善言辞”表述不准确,文中“不以辞长人”,意思是不凭借言辞盛气凌人,不是不善于言辞,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蒙”,蒙受;“稽”,研习;“力”,功劳;“勉”,勉励,努力。

  (2)“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东面”,面东而坐;“设”,安放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1)原文“少学长安,治《欧阳尚书》,事博士朱普”意思是桓荣少年时在长安求学,学习《欧阳尚书》,拜博士朱普为师。可知桓荣尊师重师,从师学习;

  (2)原文“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士五年不窥家”意思是桓荣家境贫寒,一无所有,常靠给别人做佣工养活自己,他读书专心竭力,不知疲倦,十五年没有回家探视。可知桓荣贫贱不移,专心治学;

  (3)原文“初,桓荣遭仓卒困厄时,尝与族人桓元卿俱捃拾,投闲辄诵《诗》”意思是当初,桓荣在动乱中遭受困苦危难,曾经和同族人桓元卿同处困顿,桓荣有机会就会诵读《诗经》。可知桓荣利用空闲,勤学不辍。

  参考译文:

  桓荣,字春卿,是谯郡龙亢(今河南商丘永城龙岗)人。桓荣原本是齐桓公的后裔。齐桓公做了诸侯之长,宗族旁支用他的谥号来为自己家族命名姓氏。桓荣少年时在长安求学,学习《欧阳尚书》,拜博士朱普为师。桓荣家境贫寒,一无所有,常靠给别人做佣工养活自己,他读书专心竭力,不知疲倦,十五年没有回家探视。桓荣刻苦学习,讲论经书不知懈怠。桓荣被授予议郎一职,得以入朝侍奉太子,每次朝会,皇帝总让桓荣在公卿面前陈奏经书,皇帝大加称赞,说:“得到您,差点晚了。”教授《欧阳尚书》的博士职务空缺,皇上想要任用桓荣,桓荣叩头推辞说:“我经学研究的浅薄,比不上同师授业官居郎中一职的彭闳和官居扬州从事一职的皋弘。”皇帝说:“好,你去请他们吧,你能协调好这一官职。”于是授予桓荣博士官职,举荐彭闳为议郎。皇帝亲临太学,碰巧遇上诸位博士在太学前辩论,桓荣穿着儒服,温和谦恭而且宽厚有涵养,通晓经书的要义,每每用礼义谦让使人满足,不凭借辞令盛气凌人,在座的儒生没有赶得上他的,世宗特地给予赏赐。建武二十八年,让桓荣担任少傅一职,赏赐给他有帷盖的车和四匹驾车的马,桓荣召集门生,陈列他的车马、印绶,说:“今日蒙受的赏赐,都是研习古事的功劳啊,你们不能不努力啊!”当初,桓荣在动乱中遭受困苦危难,曾经和同族人桓元卿同处困顿,桓荣有机会就会诵读《诗经》。元卿对桓荣说:“你只是白费力气罢了,在什么时候再能用得上这些经书呢?”桓荣只是笑笑,没有回答。后来,桓荣做了太常,元卿来拜访桓荣,桓荣的各位弟子和桓荣说:“他以前笑话你白费力气,现在又该如何呢?”元卿说:“我是一个农民,怎么能预先知晓呢?”显宗即位以后,用对老师的礼节来尊崇桓荣。皇帝曾经亲临太常府,让桓荣面东而坐,设置座几和手杖。让百官自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桓荣的数百位门生会集,天子亲自持书诵习,当时掌管经学的博士离位起立开始辩论,皇上谦虚地说:“太师在这里呢。”就停止了,把太官衙门拿来的陈设酒食的器具全部赏赐给了太常家,他受到的恩典和礼遇就是这样的。汉明帝永平二年,太学辟雍建成,授予桓荣五更的荣誉称号。每当祭祀选人的礼节和恭敬老者的礼节完毕,皇帝就请桓荣和他的弟子们来到堂上,拿着经书为自己讲解。明帝下诏说:“沛郡人五更桓荣,用《尚书》辅佐我十多年了,《诗》里有言‘不断积累,就会不断进步,让我德行显著。’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让他食邑五千户。”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