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阅读答案与翻译

作者:opple 时间:2023-08-30 阅读:()

  (2)这恰好足以说明他们不懂得(因时因事)灵活变化,最终在大道理上糊涂呀。”(适:恰好,恰巧;惑:糊涂。句意2分)

  14.①要认清时异事异;②加强自身的修养;③要追求大德、大义,不求全责备。

  文言文参考译文:

  有人诘难东方朔道:“苏秦、张仪一旦遇上大国之君,就能身居卿相之位,恩泽施及后世。如今您修习先王之术,仰慕圣人之义,熟读《诗经》、《尚书》诸子百家的典籍,烂熟于胸而不能忘怀。好学乐道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了;您自认为才智海内无双,然而尽心竭力侍奉圣明的君主,空废时日,持续长久,结果却是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料想还是(品德上)有过失的行为吧?连同胞兄弟这样的人都无处容身,这/那是何缘故呢?”

  东方朔抬头回应道:“这不是你能完全理解的啊。此一时,彼一时也,怎么能相同呢?想那苏秦、张仪所处的时代,周室衰微,各个诸侯不朝拜,争权夺利,互相攻打,得到人才的就强大,失掉人才的就灭亡,所以游说之风大行于世。现在就不是这样了,圣明的皇帝恩泽流布四海,普天之下震惊而畏惧,诸侯臣服,把四海相连如同一条带子,天下安稳得像倒扣的盆盂。要发起办成一件大事,好比在手掌内转动一样容易,贤才与庸才有什么区分呢?遵循上天之道,顺应大地之理,万物没有不得其所。所以抚慰他就安宁,折腾他就痛苦。天地那样广大,读书人那样众多,竭尽全力去游说的人多得不可胜数。假使苏秦、张仪与我同生在当世,也当不上掌故那样的小吏,哪里敢期望成为侍郎吗?所以说时代不同,对待也应该不同啊。

  即使如此,又怎么能够不加强自身的修养呢?《诗经》上说“敲响钟在室内,声音必传到外面。如果真能修身,何患不荣耀!姜子牙践行仁义,七十二岁被文、武二王重用,终于能够用他的主张。受封于齐,七百年不断。这就是读书人日夜孜孜不倦,勉力而行不敢懈怠的原因呀。《左传》中说:上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而使冬天消失,大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险峻而停止其广大。君子不会因为小人的议论议论纷纷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诗经》说:礼义上没有差错,何必担忧人们的议论呢?要用人是大德,宽恕人的小过,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当今的读书人,虽然没有被重用,孤单而没有朋友,孑然独居。他们上观许由的德行,下看接舆的行为。天下太平,人人守义,缺朋少友,本属正常,您对我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至于燕用乐毅为将,秦任李斯为相,游说如流水,纳谏如连环,所想必得,功如高山,海内稳定,国家安宁,这是他们遇上了好时代呀。您又何必感到奇怪呢?俗话说,如果以竹管子看天,以瓢量海,又怎么能通晓规律,考究原理,发出音响呢?这恰好值得来说明他们不懂得(因时因事)灵活变化,最终在大道理面前糊涂呀。”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