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五代史宦者传论》阅读答案与翻译

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9 阅读:()

  12. B “是因为宦官终日随侍国君,关系日渐亲密,国君日益疏远忠臣,而重用宦官理政”错,原文是“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可见作者认为宦者之祸更甚,是因为即使发觉也难以改正,且后果严重,甚至可能会“身死国灭”。

  13.(1)他们能用微小的好处来迎合别人的心意,能用微小的信义巩固别人的心意,使人君必然信任、亲近他们。

  (中,迎合,符合,1分;固,巩固,获得……信任,1分;亲,亲近,1分;句意,1分,主要落实“小善”“小信”,“善”和“信”都作名词,译为“好处”“信义”。)

  (2)作为君主,并不是想要在宫中滋养祸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上,这是日渐积累而成,是形势发展使他这样的。

  (养祸,滋养或滋生祸患,1分;硕士,贤能之人,1分;“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两句都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注意将状语提前,译为“在宫中”“在朝堂/朝廷”1分;句意,1分。主要落实“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其中,“渐积”译为“日渐积累”,“然”译为“这样”)

  14.①君主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②有要防微杜渐的意识;③要亲近正直忠诚贤能之士。

  (每小点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而陷于困穷,难道只有乐工(是所溺的成分)吗?于是作《伶官传》。

  文本二:

  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比女人造成的祸悲还要严重。女人,只不过是使君主沉消于美色罢了,而宦官的危害可不止一条。

  宦官所担当的职责就是侍奉在君主身边,容易与君主形成亲密关系,他们的用心专一并且毒辣,他们能用微小的好处来迎合别人的心意,能用微小的信义巩固别人的心意,使人君必然信任、亲近他们。等到获得了君主的完全信任,然后就用祸福来恐吓他、挟制他。这时候虽然有忠臣贤士在朝中,但君主认为他们和自己关系疏远,不如侍奉他起居饮食、成天在自己左右侍奉自己的亲随那样可靠。所以君主与成天在左右侍奉自己的人日益亲密,而对忠臣贤士们则日渐疏远,君主便会日益变得势单力孤。势单力孤,则惧怕发生祸患的心理就更加严重。而挟持自己的人的地位就更加牢固。君主的安危,诀定于这些人的喜怒;而祸患就潜伏在他的内廷之中,于是过去认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现在为患的根源。

  当发觉祸患已深的时候,想要和平日里疏远的大臣们一起除掉左右的亲随,行动慢了就会使祸患日益严重;操之过急,又会使那些亲随挟持自己作为人质。这时候即使是智慧再高的人,也不能与他共商对策了。就算是能够商议对策,也很难实际着手去做。即使做了,也有可能不成功,到了最严重的时候,很可能产生两败俱伤的后果。祸患大的可以亡国,次一点的会让自己丧命,并且会使世上的奸雄们以此为借口乘机而起,把宦官与其同党尽皆除掉,大快天下人之心后才算完。过去历史上记载的宦官之祸往往如此,而且不止一代。

  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积月累逐步发展而成的,是形势发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所以沉迷于女色,如果不幸一直执迷不悟,那么祸患就要随之降临了;但是一旦醒悟,把她们撵出去就行了。而宦者造成的祸患,虽然有所悔悟,但已经形成的形势使得自己没有办法把他们除掉;唐昭宗的事就是这样。所以说“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就是指这些,怎能不有所戒惧呢?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