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9 阅读:()
十三年。初,刘表二子琦、琮,表为琮娶其后妻蔡氏之侄,蔡氏遂爱琮而恶琦。表妻弟蔡瑁、外甥张允并得幸于表,日相与毁琦而誉琮。琦不自宁,与诸葛亮谋自安之术,亮不对。后乃共升高楼,因令去梯,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亮乃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琦悟亮意。会黄祖死,琦求代其任,表乃以琦为江夏太守。表病甚,琦归省疾。瑁、允恐其见表而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乃谓琦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其任至重。今释众擅来,必见谴怒,重增其疾,非孝敬之道也”遂遏于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表卒,瑁、允等遂以琮为嗣。
章陵太守蒯越及东曹掾傅巽等劝刘琮降操,曰:“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琮从之。九月,操军至新野琮遂举州降时刘备屯奘琮不敢告备。备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其官属宋忠诣备宣旨。时操已在宛,备乃大惊骇,乃呼部曲共议。或劝备攻琮,荆州可得。备曰:“刘荆州临亡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备将其众去,过襄阳,驻马呼琮,琮惧。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备。备过辞表墓,涕泣而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人,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备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备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习凿齿论曰:刘玄德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刘表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所选三个字母填到横线上。(3分)
操A军B至C新D野E琮F遂G举H州I降J时K刘L备M屯N樊0琮P不Q敢R告S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备久之乃觉”与“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游褒禅山记》)两句中的“乃”字含义不同。
B.“备过辞表墓”与“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两句中的“过”字含义相同。
C.“会黄祖死”与“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两句中“会”字含义相同。
D.“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济”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琦采用“撤梯计”逼迫诸葛亮替他谋划自保之策,诸葛亮于是让刘琦请求刘表让他担任江夏太守,远离是非之地。
B.刘表病重,意欲将荆州托付给刘琦,蔡瑁、张允则以刘琦军务责任重大为由拒绝他探望父亲,最终由二人主导将刘琮立为荆州主。
C.获知刘琮投降,且曹操已在宛城,刘备召集部属商量,有人劝其攻打荆州,但刘备不忍,习凿齿认为“恋赴义之士情感三军”正是他成就大业的原因之一。
D.有人劝刘备直接放弃追随他的荆州百姓,火速前往江陵,但刘备认为做大事必须以人为本,不愿放弃跟随他的百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释众擅来,必见谴怒,重增其疾,非孝敬之道也。
(2)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答
10.EJO(三个字母全选对才能得分,选对一个或两个不给分)
11.D(“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中的“济”是成功的意思,“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是渡河的意思,意思不同。)
12.C(A项,曲解文意。原文中诸葛亮只是说“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后面是“琦悟亮意……琦求代其任,表乃以琦为江夏太守”,可见诸葛亮只暗示刘琦远离是非之地,并没有让刘琦请求刘表让他做江夏太守。B项,变未然为已然。原文是说“瑁、允恐其见表而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可见是蔡瑁、张允害怕刘表将荆州托付给刘琦。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或谓备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可见刘备手下并没有劝刘备直接放弃追随他的荆州百姓,只是说带领这么多不能作战的百姓有诸多难处。)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