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阅读答案与翻译-《战国策·秦策》

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8 阅读:()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樗里疾挫我于内,而公中以韩穷我于外,是无伐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宜阳之役,楚呼秦而合于韩。秦王惧。甘茂曰:“楚虽合韩,不为韩氏先战;韩亦恐战而楚有变其后。韩、楚必相御也。楚言与韩,而不余怨于秦,臣是以知其御也。”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乃西说秦王曰:“甘茂,贤人,非恒士也。其居秦,累世重矣,自殽塞、溪谷,地形险易尽知之。彼若以齐约韩、魏,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不如重其黄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 秦王曰:“善。”与之上卿,以相迎之齐。甘茂辞不往。初,甘茂相秦。秦王爱公孙衍,与之间有所立,因自谓之曰:“寡人且相子。”甘茂之吏道而闻之,以告甘茂。甘茂因入见王曰:“王得贤相,敢再拜贺。”王曰:“寡人托国于子,焉更得贤相?”对曰:“王且相犀首①。”王曰:“子焉闻之?”对曰:“犀首告臣。”王怒于犀首之泄也,乃逐之。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犀首:官名。公孙衍曾任魏国犀首,人因以“犀首”称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不如重其费/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

  B.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

  C.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

  D.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出关遇苏子”与“所以遣将守关者”(司马迁《鸿门宴》)两句中的“关”均指函谷关。

  B.“乃西说秦王”与“何时复西归”(《长歌行》)两句中的“西”都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C.“甘茂之吏道而闻之”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两句中的“道”意义相同。

  D.再拜,一指拜两次,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二指敬辞,用于书信的开头或结尾。文中指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甘茂善于审时度势。宜阳久攻不下,他分析了自己所面临的内外困境后,下定不取胜就死的决心,并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嘉奖有功的人员。

  B.甘茂富有远见卓识。楚国背叛了秦国而与韩国联合,秦王因此担忧宜阳战役局势,甘茂认定楚韩两国各怀心事,必将彼此观望,互相制约。

  C.甘茂擅长辞令。他巧借江上女子的故事,来类比自己的处境、心理、作用等,不动声色地打动了苏代,使其答应设法让齐王重用自己。

  D.甘茂精于权谋机变。他任秦相时,听说秦王要立公孙衍为相,立刻以向秦王祝贺选得贤相之名,让秦王对公孙衍感到愤怒,秦王终将其赶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2)其居秦,累世重矣,自殽塞、溪谷,地形险易尽知之。

  答

  10.D(原文标点如下: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

  11.C(C项中的两个“道”意义不同,前者是名词,指道路或途径,在句中用作状语;后者是规律、道理的意思。)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