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孟子曰: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阅读答案与翻译

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8 阅读:()

  1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意思的能力。B项两个“缘”含义不同,第一个是“凭借”的意思,第二个是“攀援”的意思。A项两个“就”含义不同,第一个是“就任,就职”的意思,第二个是“靠近”的意思。C项两个“曲”含义不同,第一个是“曲引,不公正”的意思,第二个是“理屈”的意思。D项两个“且”含义不同,第一个是“尚且”的意思,第二个是“将”的意思。

  1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C项“并指出要根据选择什么样的人,来决定用信任还是怀疑的态度”理解错误,原文是“夫上之不信于下,必以为下无可信。若必下无可信,则上亦有可疑矣。《礼》云:‘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

  13. (1)大臣为自己陈诉(辩解),就认为他不肯服罪;不辩解,就认为他犯的错都是事实。(关键词“陈”“伏辜”“实”各1分,大意2分。大意从宽,关键词从严。关键词中出现错别字,该关键词不得分)

  (2)这虽然是由于臣下的忠心不够鲜明显著,也是由国君心怀不信任、对待下属过于刻薄导致的。(关键词“明著”“怀”“过薄”各1分,大意2分。大意从宽,关键词从严。关键词中出现错别字,该关键词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句中关键词(1)陈:陈诉,辩解。伏辜:服罪。实:事实。(2)明著:鲜明显著。怀:心里包藏着某种思想感情。过薄:过于刻薄。

  【参考译文】

  孟子说:“君主把臣子看成手足,臣子就会视君主如心腹。君主把臣子看作犬马,臣子就会把君主视作陌路人。君主把臣子看作粪土,臣子就会把君主视作仇敌。”虽然臣子对待君主没有二心,至于去留的礼节,还凭借君主给予臣子恩德的厚薄来定。荀子说:“君主是船,百姓是水。水可以用来载船,也可以用来倾覆船。”治理国家怎么可以不深思呢?

  让大臣负责国家大事,让小臣负责具体的小事,这是治国的普遍道理,也是处理政务的正确法则。现在委任他们职权时,却是重视大臣而轻视小臣,遇到事情时,又轻信小臣而怀疑大臣,这是信任自己所轻视的而怀疑自己所重视的,这种做法怎么能实现天下大治呢?再者,朝政贵在有稳定的规范,不能经常变化。大臣或者因为小过错而获罪,小臣或者因为大事故而受罚,职责和职位不相符,所惩罚的事情,不属于他们各自的职责,要求他们没有私心,竭尽全力,岂不是很难吗?小臣不可以让他们做大事,对大臣不能因为小过错就治罪。给予很高的职位,追究细小的罪过,于是那些掌文案的小官吏就会顺着陛下的旨意,捕风捉影,故意曲引法律条文,捏造他们的罪状。大臣为自己陈诉(辩解),就认为他不肯服罪:不辩解,就认为他犯的错都是事实。真是进退两难,不能自已分辨。朝廷任命大臣,都是想让他们竭尽全力。而大臣却有所避讳不敢讲话,这就叫未尽全力。如果选拔的官员得当,即使是故旧又有什么关系。自己不给予别人充分的信任,又怎能要求别人忠恕呢?臣子虽然有时会犯过错,可是国君如此对待也不算得当!皇上既然对臣下不信任,那么必然认为臣下无可信之处。如果臣下都不值得信任,那么皇上必然也有让人可疑的地方。《礼记》上写道:“君上多疑,那么百姓就感到无所适从。臣子言行莫测,那么国君就会不放心。”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难道连一两个值得信赖的人都没有吗?用信任的态度去选择人,就没有绝对不能用的人,用怀疑的态度去选择人,就选不到信得过的人,难道这只是臣子的过失吗?即使普通人,一旦结为朋友,都可以用生命来报答,纵然死尚且不会改变,更何况君臣之间默契得如同鱼和水的关系呢?如果国君像尧、舜那样,臣子像稷、契一样,怎么会有遇到小的事情就改变志向,碰到小的利益就变心的道理呢?这虽然是由于臣下的忠心不够鲜明显著,也是由国君心怀不信任、对待下属过于刻薄导致的。这怎么谈得上君以礼待臣,臣以忠事君呢?凭陛下的聪明才智和现在的成就,要是能诚恳广泛地寻求贤能的人,君臣同心同德,就会天下大治,就可以与三皇五帝相提并论了。夏、商、周、汉,又算得了什么呢?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