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8 阅读:()
(2)现在您放弃称霸、称王的大业,反而落个侍奉别人的名声,我私下认为大王不该这样做啊。(句意1分,“霸王之业”“事”“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①苏秦不知道信奉道义,只知道逞口舌之才来迎合楚威王,他的策略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已;②最终苏秦因欺诈而失去性命,而任用他的楚国也最终灭亡。(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苏秦为赵国组织合纵联盟,去游说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是天下的贤王。全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战士百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供十年,这是建立霸王之业的资本。现在您却打算听命于秦国,那么诸侯没有不朝见于秦国章台宫之下的了。秦国最引以为忧的莫过于楚国,楚国强盛则秦国削弱,楚国衰弱则秦国强大,这表明楚秦两国势不两立。所以替大王做最好的打算,不如六国结成合纵联盟来孤立秦国。大王如果不组织六国合纵联盟,秦国必然会从两路进军:一路出武关,一路下黔中。如果这样,楚都鄢、郢必然会引起震动。我听说平定天下,在它还未混乱时就要着手,做一件事在未开始时就要做好准备;祸患临头,然后才去担忧它,那就来不及了。所以,我希望大王及早谋划这件事。您若真能听取我的意见,我可以让山东各国一年四季都来进贡,奉行大王诏令,将国家、宗庙都委托给楚国,训练士兵,磨砺武器,任大王使用。合纵联盟成功,楚国就可以称王;连横联盟成功,秦国就会称帝。现在您放弃称霸、称王的大业,反而落个侍奉别人的名声,我私下认为大王不该这样做啊。秦国是天下的仇敌。主张连横的人都想割让诸侯土地来侍奉秦国,这是所谓奉养仇敌的做法。做为人臣,以损失自己国家的领土为代价,交结强暴如虎狼的秦国,来侵略天下,最终会招来祸患。至于对外依靠强秦的威势,对内胁迫自己的国君,以求得割让土地,这是最大的叛逆和不忠,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罪行了。所以合纵相亲,诸侯就会割让土地侍奉楚国;连横成功,楚国就得割让土地侍奉秦国。这两种谋略,相差很远,大王要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呢?因此,敝国国君赵王特派我献上这不成熟的策略,奉上详明的公约,听从大王决定。”楚王说:“秦国是虎狼一样凶恶的国家,不可以亲近。而韩、魏两国迫于秦国的威胁,又不能和它们深入地谋划合作。我自己考虑,单凭楚国来对抗秦国,未必能够取得胜利。在国内与群臣谋划,也不值得依靠。我躺着睡不安稳,吃也感觉不到香甜,心神恍惚,好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子,始终没有着落。现在您想统一天下,安定诸侯,拯救危国,我愿意恭恭敬敬地把国家托付给您,听从您的安排。”
材料二:
战国时代的游说之士却不是这样。(他们)不知道道义值得信奉,却喜欢于他们的言论容易迎合国君的需要。他们的居心用意,只是苟且地提出一时的权宜之计罢了。所以他们谈论欺诈的便利,而讳言欺诈的危害;夸说战争的好处,而隐瞒战争带来的祸患。他们一个接一个提出的权宜之计,不是没有好处,但是不会超过它的害处;有收获,但是不会超过它的损失。最后到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这些人,都因此丧失了性命;而任用他们的各国诸侯和秦国,也使自己的国家遭到了灭亡。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