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选编《说苑 贵德》阅读答案与翻译

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3 阅读:()

  “即至尊”,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D;

  “始受之统”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A.正确。“谒”:通“揭”,揭发、告发。句意:揭露过失的言论被说成是妖言。/“谒”:拜会、前往。句意:我也要请求行动。可见,两句的“谒”字含义不同。

  B.正确。

  C.正确。“不胜”:禁不住。句意:所以罪犯经不住痛苦。/“不胜”:不尽。句意: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可见,两句的“不胜”一词含义不同。

  D.“都指‘暗中、悄悄地’”错误。“偷”:苟且、随意。句意:苟且、随意办理一切案件而不顾对国家产生的后患。/“偷”:苟且、随意。句意:活着的人苟且偷生。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D.“因此被任命为临淮太守并死于太守任上”错误。谏言和任临淮太守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且对末句的含义理解错误,末句的含义是“后来路温舒最终做到了临淮太守”。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失”,过失;“治”,负责审查;“狱”,案件;“治狱吏是也”,判断句。

  (2)“人情”,人之常情;“捶楚”,严刑拷打;“何求”,宾语前置句,“求何”。

  参考译文:

  孝宣皇帝刚刚即位,代理廷尉史的路温舒就向皇帝上书,陈说崇尚德政宽缓刑罚的道理。书中写道:“陛下初登皇位,跟天象相合,应该改变前代的过失,端正刚承受的的纲纪,清除繁琐的法规,解除人民的疾苦,保存快要灭亡的,延续快要断绝的,来顺应上天的恩德,天下臣民就会感到幸运。我听说从前秦朝有十大过失,其中一个现在仍然存在,就是负责审案的官吏的问题。过去在秦朝时,毁灭古代文献经典,喜好武功勇力。轻视仁人义士,看重负责审案的官吏;正直的言论被认为是诽谤,揭露过失的言论被说成是妖言。所以那些衣冠整齐的儒生在那时不被重用;忠良恳切的言辞,都郁积在胸中;称赞阿谀的声音,天天萦绕在耳边;虚伪的赞美迷住了心窍,现实的祸患被掩藏而堵塞不闻。这就是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现在国家依赖陛下的深厚恩泽,没有战争的危迫,也没有饥寒的忧患,父子、夫妻都齐心协力安家立业,天下臣民都感到很幸运。然而还没有完全太平,是因为刑狱之乱。判案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被处死的人不能复活,砍断的肢体不能再接上。《尚书》上说:‘与其杀死无罪的人,宁可违背成规定法。’如今负责审理案件的人却不这样,他们上下互相驱使,把苛刻当成明察,苛刻深究罪过的人获得公正的名声,真正公平正直的人反而多有后患。所以负责判案的官吏,都想把人置于死地,并不是他们恨别人,而是他们求得自身安全的办法就在于犯人被处死。因此死人的鲜血,在市街上到处流淌;判刑的囚徒一个挨着一个地站着;那被杀头的犯人,每年要以万数计。这就是圣明帝王感到哀痛的原因,太平不能普及天下也全是因为这个缘故。人之常情是安逸的时候就会显得乐于生存,痛苦的时候就希望死掉,在严刑拷打之下,要什么样的口供会得不到呢?所以罪犯经不住痛苦,就会虚构不实之词给狱吏看;审案的官吏认为这样有利,就诱使犯人去明确那些罪过;审案的官吏担心案子上报后会被驳回,于是便罗织罪名并尽量坐实它;所以凡是审案完毕报经皇上批准的案件,即使是让皋陶来重新审查,也会认为案犯死有余辜。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审案的官吏通过严刑拷打来坐实罪状并使罪状周密而无遗漏,又玩弄法律条文把罪状写得十分明显的缘故。因此审案的官吏专门苛刻严峻地残害人而又没有止尽,苟且、随意办理一切案件而不顾对国家产生的后患,这是世上的大害。所以俗话说道:‘在地上画一座监狱,也不进去;面对着木刻的狱吏,也不与他对话。’这些都是痛恨狱吏的讽喻,是百姓发出的悲痛言辞。所以天下的祸患,没有什么比刑狱更严重。败坏法纪、扰乱政治,离间亲人、堵塞言路,没有什么比负责判案的官吏更厉害的。这就是我所说的秦朝的过错有一条至今还存在的原因。臣下冒死上奏,愿陛下明察不实言论,倾听恳切的言论,让天下人开口说话,广开进谏的道路,纠正秦朝的这一过失,尊崇周文王、周武王的美德,减省法令制度,放宽刑罚,以废除苛刻繁琐的刑狱,那么太平盛世的风尚就能在世间兴起,福禄和平安乐,和天地一样没有穷尽,天下臣民都会深感幸运。”书上奏给皇帝,皇帝赞赏他的上书内容,后来路温舒最终做到了临淮太守。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