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2 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下笔顷刻②数千言。至和、嘉祐③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④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宋史 苏洵传》)
【注】①悉:都。 ②顷刻:一会儿。③至和、嘉祐:都是宋仁宗号。④既:已经。
5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及鲁肃过寻阳( )
(3)闭户益读书( ) (4)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
53.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
B.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
C.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
D.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
5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55.吕蒙和苏洵的读书经历有哪些相同之处?
答
52. 推托 到, 等到 门 效仿
53.C
54.(1)只是应当广泛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他)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学习(或:做学问。
55.开始发奋读书的时间都很晚(或都是注重后天读书);读书都很勤奋刻苦;读书后都有很大进步(或都是大器晚成)。
【解析】
5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辞:推托。
(2)句意: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
(3)句意:关门闭户苦读诗书。户:门。
(4)句意:一时间,学者们写文章都仿效苏氏文风。效:效仿。
5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
“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意思是“将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烧,关门闭户苦读诗书,终于精通六经及百家之说”故知,这是三个分句,“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与“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构成承接关系,要停顿。“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与“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是因果关系,要停顿。故停顿为: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
故选C。
5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1)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
(2)始:开始;为学;学习,做学问。
5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甲文“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乃始就学”可知,吕蒙学习开始晚。从乙文“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可知,苏洵学习开始的时间也晚,故两人开始发奋读书的时间都很晚、都是注重后天读书;
从甲文“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一学习效果和乙文“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可知,两人读书都很勤奋刻苦;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