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公讳光,字君实阅读答案与翻译

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2 阅读:()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原宰相庞籍,见到公认为他很奇特,等到自己做了枢密副使,推荐公做馆阁校勘。天圣年间,朝廷禁止百姓到河西种田,敌人就得以渐渐地蚕食那里的土地,成为河东的忧患。

  “馆阁校勘”是官职名称,是推荐“公”做“馆阁校勘”这一官职,所以“公”与“馆阁校勘”应在一句话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

  “河西”是“禁田”的地点状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及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的能力。

  A.正确。“依从、按照/至于”;句意:按照公的话去做/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君子来施行了。

  B.错误。“依靠/沿袭”;句意:应该依靠州里的老兵/沿袭前代策略。

  C.正确。“免除/归复”;句意:免除他们十五年的赋税/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归复于礼,就达到了仁者的境界。

  D.正确。均为“改变”;句意:曹参没有改变萧何时的做法/皇上就要改变这种状况,而我也不估量树敌的多少。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王安石提出先王治国之法,有几年一变的,也有百年不变的,主张进行变法”错误。结合原文“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可知,给皇帝讲读的是吕惠卿,这些话是吕惠卿说的,不是王安石说的。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当路”,当权;“龃龉”,意见不合;“徐”,慢慢地。

  (2)“有以”,有……的办法;“报”,报答;“违忤”,违背。

  参考译文:

  公名光,字君实。十五岁时,书本上的知识没有不理解的。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头等。改任为奉礼郎。因为父亲司马天章在杭州,就推辞了所任的官职,请求改任苏州判官以便于侍奉亲人,朝廷答应了。还没有上任,适逢母亲去逝。守孝还没有期满,又遇到父亲去世。连续几年守丧,哀伤过度而消瘦,仍按礼仪守丧。

  原宰相庞籍,见到公认为他很奇特,等到自己做了枢密副使,推荐公做馆阁校勘。天圣年间,朝廷禁止百姓到河西种田,敌人就得以渐渐地蚕食那里的土地,成为河东的忧患。庞籍请求公前往巡视查看。公为他出谋划策:“应该依靠州里的老兵,再增加三千禁兵,在河西筑起两处据点,可以使堡外三十里的敌人不敢来种田,那么州西六十里范围内就不会有敌人。招募有能力耕种闲田的百姓,免除他们十五年的赋税,官府虽然没有收入,但卖出的粮食就会便宜,可以渐渐地解救河东的百姓。”庞籍转任麟州,按照公的话去做。但是掌管军队的郭恩勇猛而又狂傲,夜里遇到敌人战死。论罪的官员把罪责归于庞籍的身上,罢去了节度使的官职,改任青州知府。司马光在宫殿前守候,多次上书,请求独自承担这事的罪过,没有得到回复。

  王安石开始主持政事,在天下推行他的新法,迩英阁的臣子为皇上讲读,讲到萧何、曹参的事情。公说:“曹参没有改变萧何时的做法,得到安守天下的方法。所以孝惠帝和高后时期,天下太平,百姓衣食丰足。”过了几天,吕惠卿侍讲。就说:“先王的治国方法,有五年一变的,是巡查考核等制度。有三十年一变的,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调整刑法轻重。也有百年不变的,是父慈子孝兄和弟恭的礼仪。前日司马光说的不对,他意在讽刺朝廷变法,而且讥讽我是主管草拟条例的。”皇上问公:“惠卿说的怎么样?”公说:“诸侯有改变礼乐的,皇上在巡查的时候就会惩罚他,因为皇上自己没有改变。刑罚根据社会情况确定轻重严宽,不是变化。况且治理天下,就像居住的房子,破旧了就修理,不是严重毁坏的就不重新建造。严重毁坏重新建造,没有好的工匠和上等的材料无法完成。现在二者都没有,我恐怕连风雨也无法遮蔽了。”惠卿不能回答。

  公就给王安石写信阐明这个道理,多次往返,尽力讲理,好在安石听从他作了修改。公又说:“巧言令色的人缺少仁义。那些忠诚有信的士人,在您当权时,虽然与你意见不合,让人憎恶,以后一定会慢慢地得到他的帮助。”就对宾客常常指点着说:“让王安石失败的,一定是吕惠卿。”这之后六年,吕惠卿背叛王安石。由此天下人佩服公有先见之明。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