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言至公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1 阅读:()

  《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言至公也。古有行大公者帝尧是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传之不私于其子孙也去天下若遗躧于天下犹然况其细于天下乎非帝尧孰能行之?《易》曰:“无首吉。”此盖人君之公也。彼人臣之公,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举贤则不避仇雠,忠于事君,仁于利下,推之以恕道,行之以不党,伊、吕是也。故显名存于今,是之谓公。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

  晋文公问于咎犯曰:“谁可使为西河守者?”咎犯对曰:“虞子羔可也。”公曰:“非汝之仇也?”对曰:“君问可为守者,非问臣之仇也。”子羔见咎犯而谢之曰:“幸赦臣之过,荐之于君,得为西河守。”咎犯曰:“荐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义,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

  楚文王伐邓,使王子革、王子灵共捃菜。二子出采,见老丈载畚,乞焉,不与,搏而夺之。王闻之,令皆拘二子,将杀之。大夫辞曰:“取畚信有罪,然杀之非其罪也,君若何杀之?”言卒,丈人造军而言曰:“邓为无道,故伐之。今君公子搏而夺吾畚,无道甚于邓。”呼天而号。君闻之,群臣恐。君见之,曰:“讨有罪而横夺,非所以禁暴也;恃力虐老,非所以教幼也;爱子弃法,非所以保国也;私二子,灭三行,非所以从政也。丈人舍之矣,谢之军门之外耳。”

  (节选自《说苑·至公》)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有行大公者/帝尧是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传之不私/于其子孙也/去天下若遗躧/于天下犹然/况其细于天下乎/

  B. 古有行大公者/帝尧是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传之/不私于其子孙也/去天下若遗躧/于天下犹然/况其细于天下乎/

  C. 古有行大公者/帝尧是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传之不私/于其子孙也/去天下若遗躧/于天下犹然/况其细于天下乎/

  D. 古有行大公者/帝尧是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传之/不私于其子孙也/去天下若遗躧/于天下犹然/况其细于天下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奉公举贤”与“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两句中“举”字含义相同。

  B. “楚人遗弓”与“深追先帝遗诏”(《出师表》)两句中的“遗”字含义不同。

  C. “取畚信有罪”与“信可乐也”(《兰亭集序》)两句中的“信”字含义不同。

  D. “丈人造军而言曰”与“造饮辄尽”(《五柳先生传》)两句中的“造”字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伊尹、吕尚有着显赫的名声,是“人臣之公”的代表,这类人从不结党营私,也不会徇私枉法,用忠诚侍奉君主,用仁德使民众得利。

  B. 楚共王认为楚弓楚得也很合理,否定了侍从的建议。孔子评价过这件事,认为侍从的公心不算大,孔子所说的才是真正的“大公”境界。

  C. 晋文公向咎犯询问西河郡守的合适人选,咎犯认为自己的仇人虞子羔可以胜任,这让晋文公很惊讶,之后咎犯据实回应了晋文公的疑问。

  D. 楚文王让两个王子去采野菜,他们却寻衅滋事,与一位老者发生冲突,老人在军门外控诉两位王子的行为,楚文王召见了老人并向他赔罪。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邓为无道,故伐之。今君公子搏而夺吾畚,无道甚于邓。

  (2)讨有罪而横夺,非所以禁暴也;恃力虐老,非所以教幼也。

  【答案】

  10. B 11. C 12. B

  13. (1)邓国干出些无道的事,所以你们才攻打它。现在君王的儿子殴打我并夺走我的筐子,这比邓国还要不讲道义。

  (2)讨伐有罪的人却蛮横抢夺,这不是禁止暴行的办法;仗恃力气虐待老人,这不是教育年轻人的办法。

  【解析】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